本報記者 杜雨萌
相較于近期A股市場的震蕩走勢,《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2月7日以來,上海國資改革指數累計上漲5.82%,跑贏同期三大股指。與此同時,作為地方的國資重鎮,近日上海市國資委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年底,其“家底”已突破新高至25.77萬億元。
國家發改委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企業研究室副主任李紅娟對記者表示,隨著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在今年全面收官,來自地方改革的探索和經驗總結,勢必會成為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的重要內容。從這一角度來看,作為全國國資國企改革的“領頭羊”,今年上海國資國企改革所明確的重點工作內容,值得關注。
繼2022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對今年國資國企改革作出部署安排后,2月10日召開的上海市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暨黨建工作會議,進一步圈定了今年上海市國資委要重點推進的六方面工作:一是注重防控風險,推動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注重服務大局,優化國資布局結構;三是注重激發活力,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四是注重創新驅動,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五是注重管好資本,提升國資監管能級;六是注重政治引領,切實加強黨的建設。
李紅娟認為,目前,國有企業風險防控、有效激勵機制的建立、創新發展動能培養、適應市場化的監管能力提升等內容,既是國企改革的難點,也是國企改革需要持續發力的關鍵突破點。只有這幾項制度機制取得實質性推進,才能夠真正將國企改革推入高質量發展的建設進程上,進而向培育世界一流企業的目標邁進。
此次,上海市國資委也提出,要健全激勵約束機制。推動一批上市公司、科技創新型企業實施股權激勵。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研究員劉興國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股權激勵通過股權紐帶,將被激勵對象的利益與企業利益緊密關聯,從而激發被激勵對象充分發揮能動性、創造性,有利于最大化創造新增價值,進而推動企業更好發展。從前期的改革實踐看,股權激勵也確實為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做出了突出貢獻。
從A股市場過去一年的實踐情況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以首次預案公告日作為統計依據,剔除股權激勵方案未通過和已停止實施的項目,2021年上海共63家公司發布股權激勵方案,涉及國有控股上市公司6家。
劉興國認為,未來,國資委可以進一步擴大股權激勵的適用范圍,擴大股權激勵的總盤子,在更多企業發揮股權激勵作用。當然,國資委還要科學引導國有企業制定股權激勵方案,合理確定激勵覆蓋范圍、激勵股權分配比例、股權激勵兌現條件。
記者從上海市國資委了解到,今年上海市國資委將繼續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動高新科技企業科創板上市,推動一批二三級企業引入戰略投資者或聯合重組。
從去年來看,無論混改或是企業重組整合,上海國資均取得了不俗成績。例如,在深化混改方面,去年上海國資實現金融服務類企業上市全覆蓋,推動一批國資控股企業實現科創板上市;在加快專業化重組整合方面,完成上??苿摷瘓F與浦東科創集團、衡山集團與東湖集團、上海股交中心與上海聯交所等聯合重組。此外,還改組成立上海國投公司。
在此基礎上,上海國資委今年在推動重點產業發展方面進一步提出,要組建數據、康養等新興產業、民生保障領域企業集團;持續推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重大產業項目;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做強特色產業園區。
劉興國認為,在新興產業、社會民生等領域適時組建新的國企集團,通過重組整合有利于將原本分散在全市各國有企業的同類業務、資源,整合形成以該業務為核心主業的新國企集團,從而更好地推動該業務做強做優做大。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既具有經濟結構調整升級的迫切需求,也具有新舊動能進一步轉換的迫切需求。要想在未來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動權,必須聚焦發展新興產業,甚至是要提前布局發展未來產業?!眲⑴d國說。(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