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2月17日電 (記者 宋宇晟)近日,一張員工因未回群消息被罰款的聊天截圖在網上流傳。
聊天截圖沒回信息,公司全員被罰錢
聊天信息顯示,公司在群內發布放假通知后,全員2小時內無回復,被判定為“違反企業微信使用管理辦法”,公司因此對“全員罰取200元”。
16日,中新財經記者數次撥打該公司電話,但一直無人接聽。據極目新聞報道,該公司工作人員證實確有此事,處罰是根據公司條例和規章制度來的。
這樣的公司制度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諸多吐槽。
微博評論截圖有人覺得,這樣的公司多少有點“形式主義”;有人吐槽,這公司該不會是趁機“訛”員工錢吧;還有人已經開始查看自己公司群了……
微博評論截圖如此罰錢,是否合法?
那么,此類公司內部規定及處罰是否合法?記者咨詢了律師。
北京德翔律師事務所主任、北京市律協民法專委會副主任安翔告訴記者,企業確實有制定企業內部管理規章制度的權利,但要以合法程序發布,同時不能過于苛刻。
安翔認為,企業并非行政機關,也不是執法部門,因此沒有行政處罰權,企業的內部處理規范要考慮合法合理性。
“同時,員工違規行為與該行為造成損害的后果以及懲處的力度,都是要相匹配的?!痹谒磥?,截圖中的放假通知并不是企業工作上的一個重要通知?!皢T工沒有回復,并不妨礙企業正常的運行,也沒有給企業造成損失?!?/p>
安翔說,在這種情況下,微信群里的每一個人都要交200元罰款,顯然與員工行為本身所產生的后果不相匹配。
“如果說有一些員工因此跟企業起了爭議、訴諸法律的話,恐怕大概率會支持勞動者的訴求,而判定企業的這一處罰過于苛刻?!?/p>網友自制表情包
“公司群”不是為了罰款
其實,這已經不是類似即時通訊工具首次因工作被吐槽。
此前,就有員工因上班時間在微信群里搶紅包,而被公司罰款的事件,引發關注。
當即時通訊工具已深度介入人們日常生活時,如何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系,成了每個員工和管理者都要面對的問題。
所謂“公司群”的建立,也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減少溝通成本。
在這樣的基礎上,單位、公司的“內部規定”自然也應在法律框架內朝著利于激發員工積極性的方向努力,而不是苛刻地對一點小事就進行罰款。
所以,公司群的消息,你會第一時間回復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