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31日發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顯示,與2020年相比,全球經貿摩擦整體緩和,但較大經濟體之間經貿摩擦仍呈上升趨勢。
中國貿促會對中國、歐盟、美國、英國、日本等20個經濟體的經貿措施進行定期跟蹤,根據進出口關稅措施、貿易救濟措施、技術性貿易措施、進出口限制措施和其他限制性措施制定全球經貿摩擦指數。
最新發布的指數顯示,與2020年相比,全球經貿摩擦整體趨于緩和,但較大經濟體之間經貿摩擦仍呈上升趨勢。其中,美國、印度、歐盟和巴西四個經濟體超過半年以上經貿摩擦指數居于高位。
中國貿促會稱,各類貿易救濟措施在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之間的差距較大,服務于國家制造業、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的意圖更加明顯。發達經濟體采取了更多的產業補貼、投資限制和政府采購措施。進出口限制措施成為西方國家對華采取措施的主要工具。
分行業看,受經貿摩擦影響的行業領域覆蓋廣泛。20個經濟體采取的經貿措施影響產品的覆蓋范圍高達92.9%,涉及農產品、食品、藥品、機械設備等。
目前,受疫情持續、主要經濟體復蘇放緩、地緣政治風險升級等因素影響,全球貿易下行壓力加大。分析人士認為,貿易救濟措施政治化將對全球貿易造成負面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