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網是否織就一張“壟斷網”?
本報記者 趙語涵
知網貴到連中國科學院也用不起了?近日,知名學術數據庫中國知網再度被推上輿論風口。起因是網上流傳的一則疑似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通告顯示,由于2022年知網續訂費用接近千萬,計劃通過其他數據庫對知網形成替代。消息持續發酵,雖然隨后知網方面回應,該消息不屬實,但有中科院內部人士表示確有此事。
事件再度引燃了“天下苦知網久矣”的抱怨與質疑。爭議浪潮中,昨天,知網通過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一則聲明表示,將繼續為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隱隱有“服軟”的意思。不過,即便這一事件得以解決,近年來頻頻曝出的高昂收費、版權侵權等問題,或因知網在本土學術數據庫市場上的一家獨大。
知網高額收費頻惹爭議
知網昨天發布的聲明稱,2022年,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對包括知網數據庫在內的國內外部分數據庫的采購模式進行了調整,由統一集中采購模式轉變為有需求院所組團聯合采購模式。經過友好協商,調整知網數據庫訂購模式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同時,知網表示,在過渡期間,知網將繼續向中科院所屬各院所提供正常服務,直至2022年度協議簽署并啟動服務。
事實上,在這次中科院“不堪重負”之前,已有多家大學因知網高額的續訂費用一度停用,包括武漢理工大學、北京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然而,由于對知網的高度依賴和無法找到有效替代項,部分高校最終不得已又選擇了妥協。例如武漢理工大學,在抱怨知網每年以100%的價格漲幅報價并宣布停用幾個月后,又再度與其合作。
內容“搬運工”的好生意
讓知網被口誅筆伐的原因不僅僅是其向用戶收取高額費用。由于知網并不產出內容,其多年來以極其低廉的價格,甚至不花一分錢的侵權形式獲取海量論文資源,也讓不少作者感到憤怒。
去年,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將知網告上法庭,原因是其著作的100多篇論文在全部沒有獲得授權的情況下被放上知網。趙教授在沒有獲得一分錢稿費的情況下,即便下載自己著作的論文還需要花錢。最終,法院判知網賠償趙德馨70余萬元。趙德馨教授曾經的學生、退休教授蘇少之同樣打贏了和知網的維權官司。
之后,趙德馨、蘇少之的論文在知網全部下架。4月18日,趙德馨再度發聲:“知網發布說明向我道歉后,從沒跟我商量過論文上架的事情?!边@意味著,趙教授的100多篇論文無法在國內最為重要的學術數據庫中傳播。而蘇少之教授也遭遇了同樣的問題。由于論文被下架,還影響到了與其共同署名的年輕作者。這讓蘇教授感到“有些后悔”。
由于多次被狀告侵權,目前知網除了以低廉價格從部分學術期刊獲得論文授權外,還面向學術研究者公布了采用論文后可獲得的稿費標準。然而,稿費需要作者自行申請,且最高僅有100元現金及400元面值檢索閱讀卡,與其“千萬級別”的訂購費用形成鮮明對比。
判定是否壟斷或將開先河
一頭高價收費,另一頭低價甚至免費收錄論文,打得一手好算盤的知網獲得了極高的毛利率。天眼查顯示,知網運營公司為同方知網(北京)技術有限公司,該公司由A股上市公司同方股份100%持股。2021年上半年,同方知網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4.96億元,毛利率為51.3%。
之所以能夠制定諸多“霸王條款”,是因為知網目前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地位。根據知網此前公開信息,其收錄了95%以上正式出版的中文學術資源,目前擁有機構用戶2萬多家,個人注冊用戶2000多萬人,全文下載量每年達20億篇次,高校占有率更是達到100%。
那么,知網是否織就了一張“壟斷網”?此前,市場監管總局在今年3月線上回復“正在核實研究”。而在北京云嘉律師事務所律師、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趙占領看來,要判斷知網是否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首先需要界定相關市場,然后判斷知網在相關市場是否具有市場支配地位,最后判斷其是否存在壟斷行為?!翱傮w而言,這方面目前還沒有相關的司法或行政處罰先例?!壁w占領坦言。這也意味著,對知網是否壟斷的定義,或將開司法先河。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程絮森認為,為學術傳播提供便利檢索條件,本身是一個好的服務,但在權益和收費方面,還需要多方合力進行協調和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