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程丹
2022年過半,注冊制穩步推進的大背景下,更多企業擁有機會步入資本市場。上半年,A股共有260家擬IPO企業上會,過會228家,過會率為87.69%,較2021年同期的89.75%有所下降。
從企業被否的原因來看,主要是財務真實性、內控有效性、持續盈利情況等存疑。普華永道中國綜合事業服務部合伙人孫進指出,上半年A股發行審核更細,一些有著硬科技的高質量企業進入了A股市場,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占A股IPO超九成,預計下半年還會有一大批重量級IPO在A股落地,鼓勵中概股及紅籌股回歸,以及一系列利好資本市場發展的政策,將有利于提高市場流動性,增強投資者信心。
【資料圖】
過會率降低
部分企業撤回材料
據Wind顯示,今年1~6月份,A股共有260家擬IPO企業上會,過會228家,整體過會率為87.69%,較2021年上半年的89.75%略有下降。
1至6月月度核發批文家數分別為31家、31家、26家、24家、18家及25家。若把時間拉近看,在剛剛過去的6月份,A股共有42家擬IPO企業上會,其中過會35家,過會率為83.33%,較5月份的85.71%略有下降,創下今年年內新低。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企業主動“撤單”的情形有所增加。截至7月4日,共有127家擬IPO公司撤回了首發上市申請。僅6月29日一天,就有8家企業終止IPO,其中6家IPO撤回終止,1家終止注冊,1家上會前夕撤回申報。
就上市板塊看,創業板“撤單”現象最為集中,年內已有67家擬IPO公司撤回上市申請,占比約為52.76%。此外,科創板、主板、北交所分別有21家、26家和13家“撤單”。甚至有些公司原本已經過會,但在注冊階段最終撤回上市申請。
擬IPO企業撤單的原因是多元的,有些企業是擔心現階段基本面無法支撐上市;有些企業怕經不起現場檢查,一旦被否決耽擱上市進程;有些企業是在短期內遭遇了一些被舉報等重大事項。一家券商投行人士表示,擬IPO公司主動撤單背后,可能存在券商等對回復工作準備不足情形,在“答題”過程中用了太多時間,因此無奈撤回。
有企業打“退堂鼓”,就有企業如期上市。從融資規模來看,上半年,A股市場有171只新股,融資額達到3119億元,新股數量比去年同期的245家減少30%,但融資額比去年同期的2109億元上升了48%,平均融資額為18億元。2022年上半年,A股不論新股數量還是融資額均超過全球其他各大資本市場。
A股IPO募資之所以能夠逆勢增長,一是因上半年中國移動、中國海油、晶科能源等大公司上市;二是因超募IPO企業數量占比接近六成。孫進對記者表示,上半年A股IPO市場在多重壓力下逆勢增長,成為全球IPO市場的亮點,得益于國家對科技創新企業及新興產業的扶持,數據顯示,上半年戰略新興產業公司已占A股IPO超九成。
被否企業有硬傷
今年上半年,A股有15家企業直接被否,8家來自主板,7家來自創業板,科創板和北交所都沒有直接被否企業。從被否原因來看,主要是財務真實性、內控有效性、持續盈利情況等存疑。
其中,有8家被直接問詢到財務真實性,占比53%;有6家被問詢到內部控制的有效性,占比40%;5家被問詢到持續經營或持續盈利能力,占比33.33%;5家公司被問詢到毛利率異常,占比三分之一;4家被問詢關聯交易,占比26.67%。
以6月份被否的兩家企業——中健康橋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湖山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為例,監管部門對中健康橋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問詢關鍵在于,核心產品為仿制藥鋁鎂匹林片(Ⅱ)對應的原研藥銷售范圍較小、市場占有率較低,公司業績高增長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主要推廣服務商變動較大的原因,部分推廣服務商成立不久即與發行人合作的原因及合理性,是否與發行人存在關聯關系;報告期內新增市場推廣服務業務且客戶僅為海思科的原因及合理性,后續減少合作的原因;對推廣服務商及相關費用的內部控制是否健全有效,相關風險是否充分披露等。
對于湖山股份的問詢問題,一是公司控股股東報告期內發生變更的合理性,公司與原控股股東是否存在同業競爭或隱性關聯交易;二是湖山股份因存在“投標文件提供虛假材料”的過往,是否存在重大缺陷以及未來經營的持續性。
上述投行人士表示,新股發行從嚴的常態化監管環境下,入口端審核進一步嚴格,審核端問詢機制的有效發揮可以在保證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讓一批高質量的企業進入到資本市場,也讓部分沒有做好上市公司準備的公司離開A股市場。
截至目前,有856家公司在申請在A股上市,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審核通道。展望下半年,鼓勵紅籌回歸和注冊制改革的深入正持續利好A股市場,A股IPO新股發行有望提速。孫進預計,下半年新股會繼續保持常態化發行,將會有一大批重量級IPO在A股落地,預計2022年全年A股新股數量將達330家至380家,全年融資額有望再創新高,達到5600億元至635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