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財經記者 吳濤)7月23日至24日,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舉行。大會期間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顯示,在數據產量方面,2017年到2021年,我國數據產量從2.3ZB增長至6.6ZB,全球占比9.9%,位居世界第二。
這么大體量的數據該如何利用好?在上述峰會期間舉行的大數據分論壇上,眾多專家和企業代表圍繞大數據建設和應用、規范與治理,如何市場化等話題展開深入研討。
數字中國建設峰會期間舉行的大數據分論壇現場。中新網記者 吳濤 攝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發展司副司長楊蔚玲指出,“當前我國已進入由工業經濟向數字經濟邁進的關鍵階段,大數據發展迎來重大戰略機遇期,我們要持續深化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揮數據要素價值?!?/p>
北京大學教授、工業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長楊學山認為,無論是大數據、中數據、小數據,一定要清楚需要什么樣的數據,如何獲取這些數據,能否使用數據,這些是發展數據產業,促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的關鍵。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認為,構建數據資源體系,要完善數據制度體系,鼓勵數據創新,強化數據安全,遵守市場主導,多機制激勵、活躍、繁榮數據產業生態,實現數據價值可持續釋放。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黨委書記陳煜波認為,將大數據的優勢發揮出來,要通過加強數據資源整合、開放和監管,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構建囊括全產業鏈、供應鏈的數據鏈,促進數據和人才向傳統制造業和中小企業開發和流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
廣聯達高級總裁劉謙表示,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但數據產生價值需要與實際工作、實際場景相結合,并進行系統化結構化的分析,才能成為生產力。以數字城市為例,城市數據冗余、數據孤島、數據鮮活度不高、公共數據難以共享成為當下建設的重點和難點。
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程宏亮指出,數字化的本質是利用新技術、新平臺獲得分工權、分配權,實現產業、企業轉型升級。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將推進實體經濟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發生根本性轉變。(完)
關鍵詞: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1年) 實體經濟 數字經濟 使用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