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表示,今年以來,該局圍繞“創新+活力”新一輪優化營商改革,聚焦市場主體誕生、發展、退出全生命周期,持續深化改革、優化服務,為市場主體“自由出生”、規范健康成長、有序退出營造便捷規范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智慧賦能,做好“準入服務”
【資料圖】
自2018年起,北京市市場監管局接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委托,率先開展了不含行政區劃企業名稱登記管理試點,建立了智能化申報,清單式、閉環式管理的工作體系。
據介紹,自主申報全程網辦,申請人可直接通過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名稱申報系統提交企業名稱,避免了因同行業字號相同而產生的名稱無法落地問題,依托智能化比對規則,推廣信用承諾,賦予申請人更大的自主權,大幅釋放名稱資源。
北京還制定一正一負“兩張清單”,放出活力管出公平。一張“正面清單”暢通新興行業申報渠道,目前已納入新興行業規范行業用語270余條,為新業態、新模式順利落地保駕護航;一張“負面清單”完善簡明易行的禁限用字詞規則,對于違反法律法規、容易使公眾受騙或產生誤解的字詞及時納入負面清單動態管理,引導和規范企業依法使用名稱。同時,強化事后救濟,對冒牌知名醫院、冒用“大學”“學院”名稱等不適宜企業名稱依法進行糾正,營造公平有序的營商環境。
北京暢通不含行政區劃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渠道,打通快速準入第一關,降低準入門檻,不斷激發市場活力。今年1至6月,北京不含行政區劃名稱處理量為6441件,占全國處理總量的25%,居全國首位。
精準規范,做好“監管服務”
簡政放權的不斷深入和準入門檻的不斷降低,更加考驗政府監管效能,只有“管”得更科學、高效,才能“放”得更公平、有序和長久。
北京探索一體化綜合監管,以規范高效監管營造公平有序市場環境。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統籌全市事中事后監管工作,著力構建“6+4”一體化綜合監管體系,力爭在創新監管上提質增效;深化隨機抽查提升監管能力,實施差異化精準監管,著力實現“無事不擾、違法必究”,將監管資源更多地投入到風險高的市場主體中去,減少對風險低市場主體不必要的干擾,減輕企業負擔。
同時,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積極推動國家層面以及北京市級層面的紓困政策有效落實。今年上半年推動全市商業銀行向企業退還各類費用超3930萬元,開展涉企違規收費專項整治行動罰沒款合計1.15億元,有力幫助企業減輕負擔,渡過難關。
提能增速,做好“退出服務”
完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是打造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便利化的重要一環,也是促進市場資源優化配置的關鍵方面。
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進一步優化簡易注銷、建立除名登記制度,進一步完善多元化市場退出渠道。
其中,北京實施除名標記制度,開辟主體退出新渠道。對兩種情形的市場主體進行除名標記:一是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或撤銷設立登記,滿6個月未辦理清算組公告;二是未申請注銷登記、市場主體處于開業狀態,因未按規定期限公示年度報告被列入經營異常名錄或者被標記為經營異常狀態滿兩年且近兩年未申報納稅。目前,已對首批31戶符合條件的市場主體開展除名標記工作。
簡易注銷登記實施前,辦理企業注銷需要提供《企業注銷登記申請書》、決定注銷文件、經確認的清算報告、注銷公告報紙樣張、清算組備案證明、營業執照正副本等六大類材料,企業普遍吐槽“手續多、成本高、退市繁瑣、注銷難”。新一輪營商環境改革中,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進一步完善簡易注銷制度,不僅拓展適用范圍,還完善承諾機制,明確市場主體在申請簡易注銷登記時,不應存在未結清清償費用、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應繳納稅款(滯納金、罰款)等債權債務,全體投資人應當書面承諾對上述情況的真實性承擔法律責任。企業簡易注銷公告期由原來45天縮短到20日,依托“注銷一體化”平臺,實現與稅務等部門注銷信息的實時校驗和共享,企業通過“e窗通”一站式辦理注銷。
目前,北京已逐步建立規范、透明、便捷、高效的市場主體退出機制。今年1月至6月,通過簡易注銷方式注銷企業2.41萬戶。(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