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論
我國目前的能源安全問題,主要面臨結構性矛盾。
全國多地持續高溫,至今已經超過50天。包括江蘇、安徽、河北等多個省份,于近日發文提倡有序用電,要求工業企業錯峰生產,保障民生用電。8月21日零時,四川省更是首次啟動了突發事件能源供應保障一級應急響應。而早在8月15日,四川省就發文要求部分工業用戶生產全停,放高溫假,讓電于民。
(相關資料圖)
但是,持續高溫導致電力供應不足顯然也將影響居民用電。持續高溫下的居民用電需求是剛需,而居民用電又是廣受社會關注的基本民生。目前看來,有序用電仍是解決電力負荷突升、平衡用電需求的最有效方法。
2021年,中國城鄉居民用電占全社會用電量的占比約為14.1%,而工業用電占比約為67.5%。由于占比差異很大,只要對工業企業實行有序用電,減少一小部分工業用電,就可以緩解電力供需緊張,保障居民用電。
盡管如此,也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沖擊工業生產。類似水電大省四川,由于遇上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嚴峻的高溫干旱天氣,隨著有序用電時間延長,一些工業企業生產就會受到影響,甚至拖累當地年度經濟發展目標。
好在,整體而言,目前的高溫天氣對我國經濟影響相對有限,最大限度保障民生用電方面仍有余地。也因此,應對此次因高溫干旱等因素造成的電力能源供應緊張問題,雖一時棘手,倒也不至于手忙腳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未來如何更好保障我國能源供應安全。
長期來看,隨著全球氣候變化,今后出現極端天氣的概率會增加。由于目前全球清潔能源占比僅15%,一旦出現極端天氣情況,比例很小的清潔能源難以應對突發氣候狀況所帶來的用電需求激增。在此現實面前,世界各國恐怕都不得不重新多用化石能源。為了避免走回頭路,當前需要盡快在世界范圍內把清潔能源占比做大。
此次暴露出水電受潛能限制,而核電發展有安全問題的擔憂,所以風電光伏很可能是未來新能源系統的發電主力。新能源系統是未來40年碳中和進程中的主要產業機會,大致包括風電、光伏、電動汽車、儲能、氫能、CCUS(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和智能電網。
而能源安全短中期和中長期面臨挑戰也存在很大差異。對我國而言,短中期減少石油對外依存是能源安全的關鍵。發展新能源系統(如電動汽車等)既能滿足碳中和目標要求,又可以立足本土,減少能源對外依存。
中長期來看,我國未來風電光伏在能源系統中的占比會很高,屆時電動汽車已經普及且規模龐大,化石能源和燃油車消費都處于穩步下降態勢,此時的能源安全將主要體現在能源系統的安全穩定供應。
所以,我國的能源安全包含著多維度多層次的內涵,而“供給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目前而言,只要我國的煤炭供應不出問題,就可以基本保障充足穩定的能源供應。因此,能源安全保障,主要面臨的還是結構性矛盾。
盡快把清潔能源占比做大,是我們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同時保障能源充足供應的總方向,這就意味著能源安全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必須破解。
未來煤電需要退出,為清潔能源讓出空間。而其退出形式,可以通過整體利用小時數持續下降,逐漸由主力供電轉向憑借其可靠性和可控性作為服務電源,參與調峰并作為備份電源,來保障我國的電力供給穩定和電網安全,以及應對極端氣候狀況下的能源供應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