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依海而生、與海相伴,一彎海港懷攬著日月的倒影,簇擁著嬉鬧的人群。這里是山東港口日照港海龍灣,攀上石臼老燈塔,一條人造沙灘宛如一條“金腰帶”展現眼前,很難想象,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塵煙遍布的煤炭堆場。
日前,“港口雄開萬里流”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來到山東日照,探訪了全國首例退港還海修復項目——海龍灣工程。
山東港口日照港海龍灣。 中新網記者 左宇坤 攝日照港曾因煤而生。上世紀80年代,日照港石臼港曾是我國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的重要能源港。1986年,日照港正式開港,這里建起了煤碼頭和煤堆場,成為日照港業務發展的第一塊基石,也承載了日照幾代人的記憶。
但港口煤炭作業為城市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不可避免留下了生態的陣痛。隨著港口規模迅速擴大和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港口煤炭作業區截斷了城市生態旅游岸線,港城矛盾日益凸顯。
山東港口日照港海龍灣。 中新網記者 左宇坤 攝“過去,附近居民都說生產作業期間不敢開窗戶,”山東港口日照港工程建設部副部長范江山說,主動融入日照市的發展大局,為城市發展讓渡空間,把“碧海藍天”還給日照人民和廣大游客,成為山東港口日照港堅定不移的選擇。
為有效解決港、城發展矛盾,日照市與日照港攜手規劃退港還海工程。2020年10月,海龍灣工程作為我國首例港口工業岸線退港還海、修復整治生態岸線項目正式竣工驗收,昔日的煤堆場變成了碧海藍天的黃金岸線。
與海龍灣工程同時投產運營的,還有日照港的“東煤南移”工程:將日照港靠近主城區的石白港區東區煤炭運輸功能,逐步搬遷到遠離城區的石白港區南區,進出港鐵路由“北進北出”調整為“雙進雙出”。
山東日照。 中新網記者 左宇坤 攝如今,隨著東煤南移工程的投產,以及海龍灣工程的竣工,自燈塔廣場護岸向南一直延伸到煤碼頭引橋根部,長度達1882米的海岸線上,形成沙灘面積約46萬平方米,一條生態“綠絲帶”徐徐展開,有力推進城市景觀岸線與港口生產岸線協調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