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羊城晚報財經評論員 戚耀琪
近日舉辦的2022世界新能源汽車大會上透露,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突破2000萬輛。今年上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422萬輛,同比增長66.38%,再創新高。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60萬輛,占全球銷量六成以上;市場滲透率超過21.6%,保有量突破1100萬輛。
這個數據和大部分人尤其是一線城市公眾的體驗是高度吻合的。如果放在三年前,一般老百姓首次買車還是循規蹈矩先去看燃油車,如今幾乎是逆轉過來,往往就去主動接觸新能源車。
伴隨國內新勢力和傳統勢力的新能源車崛起,是合資企業的全面尷尬和豪華品牌的水土不服。放眼看去,除了大眾的電動車有些存在感,其余的合資品牌幾乎都沒能拿出像樣的電動車品牌。有的大廠至今還停留在對電動化擘畫藍圖,實際沒幾個人買賬的狀態。豪華品牌相關車型少,同等價格的比國內的要差,車機反應太弱也是公認的。
相比于國外品牌的遲疑不決、反應遲鈍,國內新勢力廠商獲得了難得的機遇。這個機遇既是補貼政策帶來的,也是產業高度參與分工的成果。誠如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近年來,中國順應汽車產業變革趨勢,統籌推進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和基礎設施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
盡管現在大家還在抱怨和擔心充電樁不足夠,但這就像擔憂停車位不夠一樣,最后也不能阻擋國人購車的信心和步伐。因為辦法總比困難多。電池廠商技術突破后續航直奔1000公里,插電混合動力的成熟讓純電之外還能用油,再不濟也有增程式可以用油發電體驗電車一把。
電動化程度的提高,伴隨的是智能化水平的提升。除新能源汽車整車加速增長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加速落地,高精度傳感器、車用軟件等需求持續提升。這個過程中培育起的相關產業,也讓國內企業受益匪淺。國內的電動車已經開始出口,并逐步獲得國外認同。這樣的彎道超車,也和當初的構想高度接近。
當然,21.6%的市場滲透率,還是一個比較低的比例,這也反映出基礎設施不完善帶來的消費阻礙。但新能源車的增長勢頭已經起來,且不可逆轉。燃油車的天花板就擺在那里,繼比亞迪之后,長城、長安汽車這樣的燃油車大戶也號稱2030年要停售燃油車。既然走向電動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部分國外品牌還在傳統賽道繼續收割,即使還能賺錢,在形象上其實就已經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