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題:李東榮:支撐中國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五項基礎能力
中新財經記者 陳康亮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2日參加在服貿會期間舉行的2022中國金融科技論壇。在論壇上,他圍繞數字經濟時代中國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話題發表看法,談及支撐中國金融科技高質量發展的五項基礎能力。
在李東榮看來,上述五項能力主要包括:一是夯實金融數據治理能力。當前中國金融科技從業機構在數據治理方面仍然普遍面臨著有數據不能用、不敢用、不善用等問題。廣大從業機構應該加快落實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規范和相關金融標準,加大數據治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建立科學、合理的企業級數據資產目錄和數據架構,分級分類明確數據安全策略、權限要求和管理措施等。
二是提升網絡安全管理能力。近年來,網絡安全風險已成為日益嚴峻的全球性挑戰。廣大從業機構應切實落實網絡安全法等法律規范,嚴格執行相關金融標準措施,優化金融數據中心和災備系統布局,建立全鏈條全周期的網絡安全防護體系,著力提升網絡安全態勢感知預警和應急處置水平。
三是增強數字業務合規能力。當前,在網絡基礎設施和各類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移動支付等金融產品和服務與民眾日常生活聯系更加緊密。面對新形勢新情況,中國金融管理部門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監管規則。廣大從業機構應主動加強與金融管理部門的互動溝通,積極反映來自市場一線的真實情況和合理訴求,為構建更具針對性、科學性、有效性的數字業務規則體系建言獻策。同時,應加強風險意識與合規文化建設,依法合規推進數字業務創新與發展。
四是健全技術應用保障能力。當前科技創新的代際周期大幅縮短。在快速多變的技術發展形勢下,廣大從業機構應該準確把握金融規律和技術發展規律,以客戶為中心,以需求為導向,科學選擇應用相對成熟可控、穩定高效的技術。同時,建立完善金融科技應用試錯、容錯、查錯、糾錯機制,完善風險撥備資金、保險計劃、運行監控、應急處置等安全保障措施,有效防范風險。
五是培育科技倫理治理能力。隨著科技在經濟社會各領域應用深度廣度不斷拓展,技術排斥、數字鴻溝、算法歧視、侵犯私權等科技倫理問題日益引發社會關注。廣大從業機構應該積極參與制定并嚴格落實金融科技倫理的相關標準規則和自律公約的建設。(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