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遠離家鄉的人來說鄉愁也許是故鄉的一座山、一條河、一處小院,但走進息縣項店鎮張莊村便會發現,原來鄉愁還可以“裝”進村里的“村史館”。
在張莊村村史館里,鄉愁被轉化為一個個具象的方塊字和老物件,使歷史文脈得以延續。一張張泛黃的照片、一件件陳舊的物件、一段段悠久的歷史映入眼簾。
“這是五六十年代主要的運輸工具,過去的花轎和紅車,就像現在的小轎車和這個汽車,過去的主要交通,中國的革命的勝利就是小米加步槍和紅車推出來的,勝利果實來之不易,這東西已經消失了,六零年前后制出來的;我加以保存和修復、愛護,保存到現在,給村史館里進行展覽,教育下一代更好地珍惜現在生活來之不易,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息縣項店鎮收藏家文學亮介紹道。
村史館不大,卻存放著不少壓箱底的“寶貝”:農耕用具、煤油燈、牛犁、水車、量斗……這些農家日常用品講述著往昔生活的苦辣酸甜、老舊的零部件記錄著產業的發展。張莊村史館建設突出“留住鄉愁記憶,守住精神家園,弘揚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主旨,促進縣域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為鄉情找到一個歸宿,為繪就鄉風文明鄉情找到了全新畫板。
項店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徐磊說:“張莊村史館在建設過程中通過充分發掘村史,號召村民捐出老物件、老照片,集中存放在村史館,充分展現張莊村歷史變遷和民俗風情,激發農村廣大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榮譽感、歸屬感,發揚優良民俗家風,讓大家留住鄉愁鄉情,讓老百姓看到家鄉的發展,從內心認同黨的政策。”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息縣項店鎮張莊村將繼續加強村史館建設,不斷完善展陳內容,加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傳承鄉土文化、推動鄉村文化振興。(郝昱瑋 李梅 段慧茹)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