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移動互聯網商業智能服務商QuestMobile發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20年半年大報告》顯示,短視頻快速增長,行業月度活躍用戶已達8.52億。短視頻作為一種內容傳播介質,正越來越多地融入大眾生活。
當音樂遇上短視頻,猶如搭上了傳播快車,一首首歌曲登“屏”亮相,頻頻活躍于網絡平臺和移動終端。短視頻不僅影響了音樂傳播方式,也催生出音樂行業發展的新態勢。
當音樂遇見短視頻
音樂是大眾喜愛的藝術形式之一,與其他藝術門類有很強的融合性。發端于社交平臺的短視頻,在新聞、娛樂等領域有較為廣泛的應用。在短視頻制作與分享過程中,音樂不僅能夠增加內容的豐富性,還能提升趣味。音樂元素的加入,讓短視頻擁有了更為豐富多元的表達。很多歌曲通過短視頻平臺實現了快速有效的傳播,引發眾多網友翻唱與改編創作。
短視頻平臺以用戶自制內容為主。短視頻與音樂的頻繁碰撞融合,始于用戶自制短視頻的音樂使用需求。在平臺的界面設計上,抖音將有關音樂的選項置頂,快手、微視等平臺的錄制界面中,音樂選項也十分顯眼。便捷、鮮明的設計,旨在引導用戶結合不同音樂素材制作編輯短視頻。事實證明,在網友分享的各類短視頻中,畫面與音樂結合得較好的作品,更容易獲得高關注度。
當前,國內短視頻平臺的曲庫歌單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榜單歌曲,如熱歌榜、飆升榜;二是依據視頻類型劃分的歌單,如舞蹈音樂、旅行音樂、運動音樂、美食音樂;三是依據音樂風格類型劃分的歌單,如流行音樂、經典音樂、原生態音樂。用戶對短視頻音樂的選取,或基于個人偏好,或基于所錄視頻場景的選用需要,或基于平臺的歌曲推薦,當然,也有用戶選擇自己上傳背景音樂。
與龐大的短視頻用戶數量和視頻點擊量相比,短視頻平臺可選歌曲數量相對有限,且歌單中對作品的風格類型劃分也不夠細致。此外,在不同的短視頻平臺,用戶可選、可播的音樂作品時長也有較大差異。多數音樂作品可播放時長較短,為15秒至30秒,少數音樂作品可播放四至五分鐘??梢?,短視頻平臺的音樂曲庫還有不斷完善與提升的空間。
平臺扶持原創音樂
為進一步豐富短視頻平臺可使用音樂作品數量,提升短視頻制作中使用音樂的豐富性,多家平臺相繼推出原創音樂扶持計劃,加強投入,激勵原創音樂人參與短視頻平臺的音樂內容創作。
抖音推出的“看見音樂計劃”,通過曝光資源、現金激勵、商業變現等多種形式,挖掘和打造優質原創音樂人和原創音樂作品。抖音的“音樂人億元補貼計劃”,更是通過優厚的補貼機制,激勵音樂人參與創作與上傳優質音樂作品。當音樂人的原創歌曲或音樂片段被爆款短視頻使用,音樂人便可獲得較高比例的現金補貼和流量激勵。短視頻平臺還為優質歌曲提供獲得官方簽約、制作與發行的機會。
繼抖音億元補貼計劃之后,快手也面向音樂行業推出“億元激勵計劃”,參與簽約的音樂人可按照相關規則獲得作品版權分成??焓诌€與QQ音樂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將整合平臺資源來共同推進“短視頻+音樂”的生態圈構建,聯手打造年度唱作人大賽,推出雙棲音樂人扶持計劃,打造雙平臺聯合音樂榜單等,提升短視頻平臺的原創音樂扶持力度。
快速發展的短視頻平臺吸引了眾多音樂人的關注和參與。其中也不乏高校年輕音樂人參與。據悉,中國傳媒大學、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院校的音樂學子,一方面積極參與創作音樂作品,另一方面投身短視頻平臺的內容制作與共享。一些專業基礎較好的學生,已經通過簽約平臺獲得了回報,繼而反哺音樂創作。
上游內容創作是關鍵
隨著短視頻與音樂的結合日益緊密,“短視頻+音樂”也備受關注。筆者認為,力促“短視頻+音樂”生態發展的關鍵,在于加強把關和保護上游內容的創作生產。
首先要強調扎根生活。短視頻平臺以用戶為主要內容生產主體,視頻素材的錄制多取材于生活。短視頻背景音樂素材的創作也應扎根生活。唯有如此,音樂作品才能與生動的短視頻場景同頻共振,實現情感的共鳴。
要鼓勵多出精品。不缺作品,但缺優質內容,這是互聯網文娛產品不可回避的現狀。短視頻視聽創作應拋棄假大空,強調“真”“小”“新”,用真情實感參與創作和表演,才能真正地吸引觀眾和用戶。
要完善短視頻作品的版權認定,加強版權保護。近年來,中國版權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相關版權保護工作也卓有成效。隨著網絡用戶創作群體的不斷壯大和用戶自制內容的不斷豐富,加強短視頻作品的版權保護顯得尤為重要。今年4月,首個在中國締結、并以中國城市命名的國際知識產權條約《視聽表演北京條約》正式生效,為短視頻平臺的創作者與表演者的行為提供了法律依據,起到了促進短視頻平臺生態健康發展的作用。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