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不過山海關的“魔咒”又一次應驗了?
近日,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晨集團)突然披露一則公告,公司2017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券(第二期)(簡稱:17華汽05)發生債務違約,規模高達10億元。
作為一家總資產超過1900億的國有汽車集團,卻還不起10億元債券,這一消息火速將華晨集團推上風口浪尖。
受此事影響,華晨集團子公司華晨中國(01114.HK)接連2日大跌,累計跌幅近6%。更讓市場擔憂的是,違約事件之后,華晨集團將如何應對?
原創報道:破產邊緣的華晨集團:全靠寶馬撐著
賬上500億資金 卻陷10億債券兌付危機
公開資料顯示,“17華汽05”發行于2017年10月23日,發行規模10億元,票面利率5.3%,期限3年,應于2020年10月23日到期兌付。當前逾期利息為5300萬元。
為何華晨集團連10億元都還不上?從該集團披露的上半年的經營狀況來看,至少從財報看起來,華晨集團仍是一家無需外界過分擔憂的企業。
其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華晨集團實現營收846億元,凈利潤63億元。截至6月底,華晨集團總資產達1933億元,凈資產約604億元。貨幣資金同樣高達513.76億元。
這一反差讓投資者嘩然。而投資人更為擔憂的是,10億元的債務都無力承擔的華晨集團,未來如何面對百億債券的兌付壓力。
wind數據顯示,除17華汽05之外,華晨集團尚存13只債券尚未兌付,主要票面利率在5.4%至6.5%之間,涉及金額162億元。
不過,上述債券到期日主要集中在2022年至2023年。其中2022年償債現金流為89.9億元,2023年65.77億元。
實際上,華晨集團的債務危機并非無跡可尋。
自今年2020年5月以來,華晨集團接連被曝出信托違約、股權凍結、多起被列為執行人信息等。與此同時,評級機構密集下調了華晨集團主體及相關債項信用等級。
華晨集團短期償債壓力較大
中證鵬元評級汽車及汽車零部件評級部朱磊指出,華晨集團違約屬于典型的產業類國企違約,同類型的還有東北特鋼、沈陽機床等違約事件,這類違約往往伴隨著公司自身經營惡化,財務杠桿較高、現金流短缺等特征。
據華晨集團官網介紹,華晨集團為隸屬于遼寧省國資委的重點國有企業,華晨集團的歷史可追溯到1949年成立的國營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造廠。1959年,更名后的沈陽汽車制造廠試制成功五臺“巨龍”牌載貨汽車,由此揭開了共和國長子生產制造汽車的新篇章。
從股權結構來看,遼寧省國資委持股80%,遼寧省社?;鹄硎聲止?0%。
目前,華晨集團在遼寧、四川和重慶建有6家整車生產企業,2家發動機生產企業和多家零部件生產企業。同時旗下擁有4家上市公司:Brilliance Chi華晨中國(01114.HK)、申華控股(600653.SH)、金杯汽車(600609.SH)和新晨動力(01148.HK)。
中證鵬元評級分析指出,由于承擔著較高的財務杠桿,以及自身經營的“中華”品牌轎車銷售欠佳、盈利能力和現金流表現持續惡化,自2015年以來,華晨集團母公司報表凈資產為負,處于“資不抵債”狀態,且缺口不斷擴大。
從母公司報表來看,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集團有息債務主要集中在母公司層面,達445.78億元,占合并報表的69.46%,其中短期有息債務282.50億元,現金短期債務比僅為0.48。同期內母公司貨幣資金僅為117.42億元。
因此,中證鵬元評級認為,考慮到公司貨幣資金受限比例較大,公司短期償債壓力很大。
盈利嚴重依賴華晨寶馬
值得一提的是,華晨集團以整車制造業務為主,華晨寶馬系列產品營收占比超過90%。
華晨與寶馬的合作源已近20年。2001年華晨和寶馬正式開始接洽,同年10月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和寶馬聯姻可是件又能蹭熱度又能賺真金白銀的大好事,寶馬幾乎是帶著華晨一路狂奔。近10年,華晨寶馬為華晨汽車帶來每年約40億元的利潤。
目前,華晨集團以整車制造業務為主,旗下包括“華晨中華”(乘用車)、“華頌”(乘用車和輕客)、“金杯車輛”(輕卡)等自主品牌和“華晨寶馬”(高端乘用車)、“雷諾金杯”(輕客)等合資品牌。2019年整車制造營收為1569.65億元,同比增長13.82%,占比86.66%;毛利潤為484.26億元,同比增長15.87%,占比91.8%。
華晨集團營收與毛利的增長、以及較高毛利率的維持,主要由于華晨寶馬系列銷量保持穩步增長,華晨寶馬系列產品營業收入占比常年超過90%。
事實上,華晨汽車看起來家大業大,有錢有勢,但能打的有且只有華晨寶馬。華晨寶馬為國內三大豪華車制造商之一,2018年市場份額為22.30%,位列第三,僅次于奔馳(23.60%)和奧迪(23.10%)。
2019年,華晨集團乘用車銷量72.18萬輛,商用車銷量7.86萬輛。其中華晨寶馬銷量54.55萬輛,占比高達75%。2019年度華晨中國利潤達到67.62億,同比增長16.18%,但67.62億的利潤之中,華晨寶馬貢獻了76.26億元。換言之,除掉華晨寶馬貢獻的利潤,華晨其他業務虧損了8.64億元。
而華晨金杯、華晨中華等華晨自主品牌則完全不賺錢。2019年華晨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17.62萬輛,同比下降24.38%;收入為19.42億元,同比下降68.9%。其他子公司申華控股、新晨動力近年來主營業務則處于虧損狀態。
上海家化前掌門人葛文耀指出,華晨債務事件,是一個信號,許多車企倚在合資品牌,日子好過時,不思進取,市場沒有換來自主品牌的技術進步,一旦失去外資品牌,日子就沒法過,因為汽車不是壟斷行業,國企的體制,機制不適合。
違約后續如何處置
雖然寶馬表現突出,但華晨已經越來越無法掌控華晨寶馬。
2018年10月,華晨汽車子公司華晨中國公告稱,公司預計于2022年將華晨寶馬25%的股權轉讓給寶馬(荷蘭)控股公司,股權轉讓價款為290億元。2022年完成交割后,華晨汽車將不再合并華晨寶馬的報表,由于華晨寶馬營業收入及凈資產占比超過90%,凈利潤占比超過100%,剝離之后將對公司合并報表財務表現產生很大影響。
隨著華晨集團出現史上首次公開市場債券違約,后續影響何謂深遠。
10月26日,就旗下10億債券違約問題,華晨集團回應澎湃新聞稱:“當前資金確實出現暫時困難,所以未能按期兌付到期債券,集團正在積極努力研究解決辦法,相信華晨一定會積極妥善解決債券問題。”
同日,華晨集團旗下18只債券發布復牌公告。華晨集團表示,公司尚未向中證登上海分公司支付17華汽05兌付款。公司仍然在努力籌集資金,與投資者協商解決。為保證其他債券投資者交易權利,經公司申請,公司發行存續的其他所有債券自10月26日開市起,均在上交所固定收益綜合電子平臺恢復交易。
廣發證券固收分析師劉郁認為,華晨汽車違約的原因主要在于自主品牌盈利弱,盈利嚴重依賴華晨寶馬,即將剝離華晨寶馬對公司再融資能力產生沖擊。
劉郁表示,華晨汽車違約屬于典型的一類國企違約事件,剝離了華晨寶馬之后,公司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弱且資產質量較差,政府放棄了救援,最后資金鏈斷裂導致違約。預計華晨汽車違約之后,可能與債權人協商展期,也可能面臨重整。以東北特鋼和沈機股份重整為例,通常采用現金清償和債轉股方式,并且對金融債權和非金融債權采用差異性方案。
中證鵬元指出,從華晨集團違約,有三點值得投資者關注地方:
首先,目前“子強母弱”企業,需注重關注母公司實際對子公司的管控能力,由其子公司是獨立的上市主體,信用需要分開來看,往往對子公司掌控弱或者子公司為上市企業,實際集團信用都要明顯弱于子公司。
其次產業債研究的基本邏輯仍要集中于企業經營能力的基本面,“國企信仰”只是在最后發生違約時的支撐因素,而非決定性因素。
最后,“國企信仰”對應的政府應區別看待,不同政府的施政意圖及施政理念差異明顯,投資者應審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