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蘭克福書展上,中國書籍出版社副總編輯趙安民擺文房四寶,演中國書法,教外國朋友用毛筆寫漢字,以“書”會友。圖片由趙安民提供 |
今年10月16日到20日,我作為中國青年出版總社一名期刊編輯,赴德國參加2019法蘭克福書展。
用法蘭克福書展主席岳根·博思的話說,“信心”和“穩定”已經重回法蘭克福。“法蘭克福這兩年的書展越來越像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時的樣子,那會兒大牌作家和重磅文學活動云集,大家都熱情高漲,現在這種感覺又回來了。”
有聲搶鏡傳統出版活力依舊
書展專門為近年來規模飆升的有聲出版開辟了一個展區,來自美、英等多國的50多家有聲出版商展示了最新產品和技術,觀眾可以見到自己最喜愛的播客和有聲書背后的作家。展區內沒有一本紙質書籍,取而代之的是視聽文件、耳機和舒適的座椅,不少參觀者在聆聽世界名著。
2017年,美國有聲書收入達25億美元,2018年,銷售額較上年增長28.7%。12歲以上美國人50%聽過一本書,56%的美國人用專門時間聽書。美國5大出版集團在與作家簽署版權合同時,必同時簽下有聲書版權。2018年英國有聲書銷售額達6900萬英鎊,比上年增長43%。
中國有聲書讀者也逐年增長,14至17周歲的青少年中,28.4%的人有聽書的愛好,移動有聲APP成為主流選擇,2018年有聲書收入在45億元人民幣左右。但與有數十年有聲讀物出版史的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在市場運營、行業規模、行業標準等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傳統出版商們也更加自信。哈珀·柯林斯英國公司首席執行官查理·雷德梅恩說,“實體書從未遠去,未來也絕不會消失。事實上,紙質書下滑的趨勢在多個市場已經被成功遏制,我相信紙質書的未來仍將一片大好。”
以多元形式講中國故事
中國出版商在本屆法蘭克福書展上繪出了自己的色彩。
今年書展吸引了104個國家和地區的7400多家參展商,其中中國出版商超過100家。國際出版商協會前主席、“中華圖書特殊貢獻獎”獲得者理查德·查金說:“47年來,我每年都會參加法蘭克福書展。中國展團不僅規模和展區面積越來越大,所呈現圖書的質量更是有了顯著的提高。”
中國出版界與國際出版人有了更深入的合作,對傳統文化題材進行了深度、符合商業邏輯的開發。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在書展上首發了《清·孫溫繪全本紅樓夢》中、英、法、意多語言版。該書為清代畫家孫溫用工筆重彩創作的230幅敘事性繪畫,一共描繪了3000多個人物,600多個室內外建筑、園林場景,生動解讀了《紅樓夢》故事和紅學文化。理查德·查金表示,這是中國帶給世界的新的知識財富,標志著中國的出版行業在學術、文化、商業全面與世界接軌方面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主辦的《穿越時空的中國》數字影像展也很吸睛。展覽在原創手繪歷史長卷基礎上開發制作,高3米、長20余米的高清巨幕呈現世界文化遺產中國大運河的精彩歷史瞬間,向世界傳遞文明、開放、和平、真實的中國形象。英國DK公司已決定引進同名圖書,多語言版同名圖書將于明年初全球同步發售。
我欣喜地看到,中國出版人有了更多更強的平臺意識、活動意識。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的“藝術之橋”(TheArtsBridge)已是第三次亮相法蘭克福書展。這次,他們邀請了徐冰、楊明潔、朱哲琴、許剛四位“藝術之橋年度系列”的藝術家攜新書開展一系列文化交流。中國外文局以“閱讀中國”為題展出近千種圖書,并舉辦“如何看中國”叢書英文版首發式,發出中國聲音、講述中國故事。
從出版規模及總量上看,中國已名列世界前三,“出版大國”當之無愧。然而從本屆書展看,出席展會的中國參展商還不到展商總數的1%,且很多局限于展示,真正走出去的不多,不少中國展位顯得冷清。從產業鏈條來看,從圖書設計、裝訂、印制、發行、營銷、展會布置、書展的人性化設計到相關衍生品的設計制造,中國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當然,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希望。比如書展周邊很多飯店、商場從業人員都會一些中文,中文的影響力來自哪里,是不言而喻的??上驳氖?,在書展結束的前一天,Cosplay亮相書展。我們在書展會場遇到了幾位扮演者,他們看過在中國張家界拍攝的《阿凡達》,由此迷上了中國文化,這次,他們要扮演中國一部動漫作品。我想,這就是文化傳播的精髓。(向兵)
關鍵詞: 法蘭克福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