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大明風華》……近一段時間播出的幾部古裝劇,都頗受關注。除劇情外,或精致華麗、或簡單大方的女性服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時代不同,服飾擁有不同特點,包括顏色、款式等等。在最近的熱門書《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中,也介紹了不少中國古代女子服飾的特點。
一部服飾史,同樣也是一部文化史。
服飾起源與由來
據《鑒略·三皇紀》記載:“有巢氏以出 ,襲葉為衣裳。”這就是說,有巢氏教人們用樹葉等做成衣服。也有人認為,服飾文化史即由此發端。
資料圖:漢服愛好者身穿漢服進行祭月。 肖穎 攝
對服飾的起源,如今人們有著種種猜測:保護說、裝飾說、遮羞說等。一個比較流行的說法是,在遠古時期,原始居民的生存環境很惡劣,發明服飾是為了更好生活下去。
先秦時期的女子服飾風格較為質樸。在《詩經》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桑、蠶、絲、麻、衣的題材,大致可以看出此時的制衣用料。從款式看,包括衣裳與袍等等。
秦漢服裝基本沿襲戰國,以深衣為主,主要分為曲裾、直裾兩種,男女均可穿著。漢蔡邕《獨斷》記載:“天子常服,漢服受之秦。”
此時,最初女子“曲裾深衣”比較常見: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看上去有點像個“喇叭”。東漢以后,直裾逐漸普及。在漢墓中也曾發現襦裙實物。
唐代石榴裙曾是“潮流服飾”
隨著時間流逝,古代女子的服飾在不斷發生變化。唐代國力強盛,物質生活比較豐富,女子服飾有了更多花樣。
唐代初期,女性日常服飾風尚大致是短衣長裙,繼承了襦裙式樣。短襦與長裙加上半臂、帔子和其他鞋服,呈現出唐代女子的時尚風貌。
資料圖:此前,成都杜甫草堂傳統服裝社在元宵節之際舉辦唐裝漢服霓裳羽衣服裝秀歡度元宵佳節。安源 攝
“半臂”是一種短袖上衣,但只在唐代前期的女裝中較為流行,唐代中晚期明顯減少。
曾有古代服飾研究者表示,唐代女裝的基本穿著是三件套:裙、衫、帔。其實,到武周、開元前后,衫子的領口才開得較低。此種裝束一般也只在特定場合穿著,如在宮廷、閨房中。
唐代女性大多喜歡色彩濃艷的裙子,像“石榴裙”,便是頗受年輕女子喜愛的服飾?!堕_元天寶遺事》說長安仕女游春時,用“紅裙遞相插掛,以為宴帷”。白居易也寫過“山石榴花染舞裙”。
此外,唐中期胡舞盛行。受此影響,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還漸漸出現了“女為胡婦學胡妝”的現象。
宋代褙子啥式樣?瘦身窄袖 簡潔精致
與唐代不同,宋代社會風尚比較內斂,衣冠服飾趨向拘謹與保守。
資料圖:5月23日,中國絲綢博物館,一位漢服愛好者在展示宋制漢服。中新社記者 王剛 攝
在宋代女服中,褙子比較具有代表性。它是宋代女性的日常常服,也是次于大禮服的常禮服,樣式素雅簡潔,但也十分精致。
《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里提到,宋代褙子式樣的主要特征為瘦身窄袖、對襟生色領、腋下開胯和不掣衿紐。“瘦身窄袖”也體現了修長清秀的宋代美女風格。
宋代女子依然穿紗羅之衫,但多加有襯衣,或者在衫子里面綴上一層襯里,做成夾衫的形式。如李清照詞中所說“淚融殘粉花鈿重,乍試夾衫金縷縫。”
據報道,宋代女服以交領為多,從南薰殿舊藏宋代后妃、王詵《繡櫳曉鏡圖》等繪畫、出土陶俑等來看,皇室女性、貴婦的服飾以交領為主,宮廷內侍女服飾以圓領為主。
明代的搭配神器“比甲”
到了明代,朱元璋統一天下后,根據漢族的傳統,“上承周漢,下取唐宋”,重新制定了服飾制度。女性服飾時尚也開始發生變化。
有研究稱,衫裙是明代女性上衣下裙裝束的統稱,衫身可以有各種紋樣作為裝飾。長衫是明代女性的正式外套,款式與短衫有點像,但衣身較長。
資料圖:圖為泉州傳統文化促進會成立儀式上,明朝服裝展示?!×戊o 攝
還有一種無領對襟馬甲,又稱“比甲”,原本是宮廷中皇后的專用服式,后來逐漸傳入民間,比甲在明代中期已經很盛行,頗受青年女子偏愛,堪稱“搭配神器”。
披風是明代男女皆可外穿的款式。據說,女性穿披風時,通常內搭豎領長衫和馬面裙,秋冬季披風則會用動物皮毛制成,可以御寒保暖。
實際上,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的衣著風格總在發生變化。這些流行服飾恰恰也反映出一個時代在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可以透視當時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