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臺灣表舅欣賞完華嚴寺,來到云崗石窟領率來自北魏的魅力風景,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周山北崖。石窟依山開鑿,東西綿延一公里?,F存主要洞窟45個,附屬洞窟209個,大小窟龕252個,石雕造像五萬九千余尊,雕刻面積達一萬八千平方米,是我國規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這里最大的雕像有17.4米高,最小的為2厘米。云岡石窟是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期以舉國的財力并結集天下能工巧匠在一個朝代內完成的浩大工程。
云岡石窟歷經1500年的滄桑,由于石窟區所處的地質及環境條件的變化,不同程度地經歷了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致使洞窟及雕像有不同程度的損毀。歷史上云岡石窟也經歷過不同方式的保護與修復。
云崗石窟一共有20個窟。我們說下第三窟,是云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傳為曇曜譯經樓,窟分前后室,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后室南面西側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從這三像的風格和雕刻手法看,可能是初唐(公元七世紀)時雕刻的。
在看下第五窟和第六窟是一組雙窟。首先引入眼簾的是一個四層木結構樓閣,它是清代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建造。我覺得建造他也是為了保護石窟里面不受外面的風化與日曬。
第五窟內,中央端坐釋迦摩尼佛像一尊,佛高17.4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雕像??叩乃谋跐M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下,穹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美、工藝精湛。
第六窟,窟平面近方形,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的兩層方形塔柱,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琢有交腳彌勒佛像。
塔柱四面大龕兩側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此窟規模宏偉,雕飾富麗,技法精煉,是云岡石窟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
第九窟,分前后兩室,前室門拱兩柱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資料。第十四窟,雕像多分化,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東側存有方形佛柱。第十五窟,雕有一萬余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到二十窟,是最早期由曇曜主持開鑿的“曇曜五窟”。魏書稱“開窟五所,鐫建佛像各一,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雕飾奇偉,冠于一世。
”主要造像為三世佛,佛像高大,面相豐圓,高鼻深目,雙肩齊挺,顯示出一種勁健、渾厚、質樸的造像作風。其雕刻技藝繼承并發展了漢代的優秀傳統,吸收并融合了古印度犍陀羅、秣菟羅藝術的精華,創造出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按照古人已有“皇帝即是佛陀”的理念,這五座菩薩雕塑同時也具有五位北魏帝王的相貌。這雄偉壯觀的曇曜五窟,揭開了云岡石窟開鑿的序幕,也開創了中國境內大規模石窟建造的先河。
由于我們沒有請導游,只是匆匆走過,但它的確讓人感嘆不已!表舅已經完全被震撼,每進一窟,都會在里面呆好久好久,他是真的喜歡。從他的臉上就可以看出來他對這些石窟的喜愛。但是是由于時間問題。我們也只能匆匆走過。晚上還得吃咱大同的美食呢。內容與圖片有不符的也請大家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