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關羽是一個地位非凡的人物,尤其在民間受到歡迎。千百年來,與關羽有關的故事廣為流傳,衍生出了影響深遠的“關公”文化。關羽的形象之所以深入人心,與戲曲演繹大有關系,正是因為有了豐富多彩的“關羽戲”,人們才會對關羽的故事爛熟于心。
然而,戲里戲外的關羽,又有什么不同呢?
一 “關羽戲”為什么廣受歡迎
在京劇舞臺上,有兩個“老爺”,一個是關羽關老爺,一個是岳飛岳老爺。關羽是“義”字的化身,岳飛是“忠”字的典范,故而受到尊敬,甚而臺上不報其名只報一個姓,可見其被人崇敬的程度。京劇曾經涌現出四十多出“關羽戲”,還創造了新行當——把演關羽的演員稱為“紅生”。
這四十余出關羽戲含金量有所不同,其中有一出大戲,寫關羽從曹營出走,千里尋拜兄劉備,過五關,斬六將,歷經艱險,九死一生,最后兄弟重聚古城,再扶炎漢。這出大戲由幾個折子戲連綴而成,包括《掛印封金》《灞橋挑袍》《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會》,帶“訓弟”結束,總名《千里走單騎》,或叫《曹營十二年》。
《千里走單騎》情節頗為引人入勝。戲從暫歸曹營的關羽,在得知劉備去向之后,決意辭曹尋兄,曹操已知其意,避而不見。關羽乃掛漢壽亭侯印及所贈金銀留柬辭別,保二嫂沖出許昌。曹操得知,急率文臣武將趕去送行。眾人擬將關羽殺死,曹操大度放行,并道:“志不可奪。”追至灞陵橋,關羽橫刀立馬以待。曹操說明來意并贈錦袍,關羽于馬上以青龍刀挑錦袍披身上,拱手而去。關羽一行人出許昌奔河北,一路經過東嶺關、洛陽城、汜水關、滎陽城及黃河渡口等五處關隘,先后刀劈劍砍曹軍守將孔秀、韓福、孟坦、卞喜、王植、秦琪等六員曹將,置死地而后生,成功脫險,行近劉備和張飛盤踞的古城。秦琪的舅父、曹營大將蔡陽率軍追來要殺關羽報仇,關羽急命馬童向古城報信。張飛以關自曹營中來,恐其有詐,將其拒之關外。此時蔡陽大兵追至城下,關羽奮力斬蔡以自明,張飛釋疑,迎關羽進入古城。張飛負荊請罪,關羽訓誡張飛胡亂猜疑,后經劉備勸解,三兄弟和好如初,再圖大業。
此劇取材于《三國演義》第二十六至二十八回,還參考了元代的《三國志平話》以及《關云長義勇辭金》《壽亭侯五關斬將》《關云長千里獨行》等元雜劇,又汲取了明人《古城記》傳奇的一些情節。戲演得精彩紛呈,關二爺的形象深入人心。
然而,若據歷史事實來看,這出名戲的許多情節都是虛構的。
二 “過五關、斬六將”實為虛構
歷史上,關羽是否像京劇中所呈現的那樣神勇無比,力敵萬人?這是真實的。關羽確是武藝超群,有萬夫不當之勇。據《資治通鑒》《三國志》等史書所載,關羽和張飛被曹操手下大謀士程昱等稱為“萬人敵”,周瑜更稱這弟兄倆為“熊虎之將”。出自敵方謀臣和主帥之口,更從側面證實了關、張二人之勇。
然而,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卻非史實,而是藝術創作。因為關羽是被曹操送走的,關羽走得很從容,并非險象叢生。
《三國志·關羽傳》載:“初,曹公壯羽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謂張遼曰:‘卿試以情問之。’既而遼以問羽,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遼以羽言報曹公,曹公義之。及羽殺顏良,曹公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先生于袁軍。”
這時的曹操是什么態度呢?“(曹營)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五》)既然曹操是這個態度,對關羽這種不忘舊主的“義氣”非常欣賞,并且在關羽告辭離曹奔劉時,命令左右文武不許追趕,所以“過五關、斬六將”是虛構的。當然,關羽過關、斬將,寫得極為生動、鮮活,令人贊嘆!但所謂過的這“五關”,選址也是有問題的。
當關羽解白馬圍斬顏良后,得知劉備在袁紹軍中,欲前往投之。這時依《武帝紀》所載,“(曹)公還軍官渡,(袁)紹進保陽武。”也就在這時候,“關羽亡歸劉備”。官渡故址在今河南省中牟縣東北,陽武故址在今河南省原陽縣,與官渡故址相距僅四十里,實無五關阻隔。兩軍相距僅四十里之遙,關羽尋兄不過快馬瞬間的路程。
還有一說與這四十里稍異,《三國志·先主(劉備)傳》與《三國志·武帝紀》所載為:“曹公與袁紹相拒于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
據此,關羽尋兄需要去汝南劉辟的軍中方能相會。汝南治所在今河南息縣,距官渡稍遠,但關羽若自官渡奔汝南尋兄,也僅有六百里的路程。如果按照戲里所說,從許都出發去汝南,只有三百里的路程。所以不管依《武帝紀》還是《先主傳》,都遠沒有劇中所說的“千里”,更沒有“五關”,這完全是成功的戲說。
三 關羽在曹營到底待了多久
此劇的另一戲名《曹營十二年》可否是史實呢?這就更是人為創作了,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且聽筆者道來。
關羽在曹營到底待了多久?據史載,半年而已。“建安五年春,正月……曹操擊劉備,破之,獲其妻子,進拔下邳,擒關羽……”這是正月的事,而到了“夏,四月”,曹操和袁紹大將顏良戰于白馬坡,關羽隨曹操出征參戰。“(關)羽望見(顏)良麾蓋,策馬刺良于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關羽寫下書信,辭別躲而不見他的曹操,而“奔劉備于袁軍”,這又在何年何月呢?“建安五年……秋,七月,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操應袁紹,紹遣劉備將兵助辟……劉備略汝、穎之間,自許以南,吏民不安……”(以上均見于《資治通鑒·漢紀五十五》)
再查《三國志·先主傳》:“曹公與袁紹相拒于官渡,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公應紹。紹遣先主將兵與辟等略許下,關羽亡歸先主。”說明關羽逃亡回劉備軍中之時,是在建安五年秋七月。以此計算,關羽在曹營自建安五年春正月到是年秋七月,半年而已。再說,關羽被東吳所害為建安二十四年,按《三國演義》,享年五十八歲。他被曹操所擒時是三十九歲,如果真在曹營十二年,關羽出尋劉備時應為五十一歲。而后面那么多的大事,如投劉表、赤壁大戰、鎮守荊州等這二十來年的事,還剩七年時間,能做得完嗎?可見“曹營十二年”是演繹出來的。
再說《古城會》,史書不載,僅有“亡歸劉備”四字??既缃裎枧_上動人肺腑的弟兄相會之源流,早在《三國志平話》中便有此故事:“十鼓斬蔡陽”“古城聚義”,以及元雜劇《關云長千里獨行》和《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還有明傳奇《古城記》,講的也是這個故事。京劇舞臺上這出戲,是較多地根據《三國演義》并又廣泛吸收平話及戲曲的精華創作而成。雖然關羽未曾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但是關羽身上體現的“義”是真實的。當時在曹營的關羽受到曹操優厚的待遇,一到曹營便封官贈銀,可當關羽得知故主劉備的消息后,盡管曹操故意避而不見,但關羽留下一封書信,說明原委,并盡封曹操所賜之金銀,保護著劉備的二位夫人去袁紹軍中尋找那個無兵無將更無一寸土地的劉備,如果曹操真的派兵追趕,關羽和劉備的二位夫人也是有去無還的。這既說明了關羽的義薄云天,同時也展示了曹操大政治家的寬闊胸懷。
北派的數位演關羽的名伶,如“京劇鼻祖”程長庚以及他的弟子汪桂芬,也包括“伶界大王”譚鑫培,還有再傳弟子王鳳卿、劉鴻聲、高慶奎等,所演的關羽戲,不過《白馬坡》《破壁觀書》《漢津口》《華容道》《臨江會》《戰長沙》等五六出而已。雖然也講究工架、身段,但以唱工為主。而把這出唱做并重、昆亂兼容的佳劇《千里走單騎》搬上京劇舞臺的是久在長江之南的名伶王鴻壽。他刻畫的關羽有血有肉、八面威風,武技超群卻又頗富人性美!難怪觀眾把王鴻壽譽為“活關公”。以后地無論南北,凡是演關羽戲的,皆是王鴻壽的門人弟子傳承存緒,故此王鴻壽毫無疑問地坐上了“紅生鼻祖”的交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