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又稱“茗戰”,即賽茶會。方式是參加者各攜精品茶葉,以輪流品嘗或展示茶道技藝的方式,評定優劣,決出名次。這種活動興起于北宋之際的福建建安民間,繼而又流行于北宋,從此盛行于世。
北宋年間,無論是帝王將相、達官貴人、騷人墨客,還是浮浪哥兒、市井細民,無不以斗茶為能事。尤其是文人士大夫,更是樂此不疲。詩人晁沖之說當時“爭新斗試夸擊拂,風俗移人可深痛”,深表痛心疾首。然而,就是這位晁沖之,也是欲罷不能,“老夫病渴手自煎,嗜好悠悠亦從眾”(《陸元鈞宰寄日注茶》),當時斗茶之盛由此可見一斑。
斗茶的方法:宋徽宗在《大觀茶論》里,對斗茶進行了詳細的描述。據記載,斗茶主要包括鑒茶辨質、細碾精羅、候湯燥盞、調和茶膏、點茶擊拂等環節,每個步驟都須精究熟諳,最關鍵的工序為點茶與擊拂,最精彩部分集中于湯花的顯現。
衡量斗茶勝負的標準,一是看茶面湯花的色澤和均勻程度,湯花色澤鮮白、茶面細碎均勻為佳;二是看盞的內沿與湯面相接處有沒有水的痕跡,湯花保持時間較長、緊貼盞沿不散退的為勝,而湯花散退較快、先出現水痕的則為輸。斗茶時,操作者需要心到、手到、眼到,既緊張謹慎,一絲不茍,又運作自如,風致瀟灑;觀賞者屏息靜聲,視操作起落傾旋,觀茶湯變幻散聚,即興味熱烈,扣人心弦,又妙趣橫生,雅韻悠深。斗茶時,白色湯花與黑色建盞爭相輝映的外部景觀,芬芳茶香與濃郁茶情注入心頭的內在感受,不僅給人物質的享受,更能給人帶來精神的愉悅。
“斗茶”的習俗,一直延續到元明清,這從趙孟頫、唐伯虎等的《斗茶圖》中可見一斑,但其盛況已遠不及宋代。就是現在,我國的一些主要產茶地,還能看到“斗茶”的遺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