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中簡介
張治中簡介很少人了解,其實歷史書上也很少記載,一些史書上這樣記載張治中簡介。張治中出生在1890年安徽省巢湖市的一個小城鎮。當時還在屬于清朝統治時期,清朝政府的腐敗和無能讓很多民眾不滿,所以那時充滿了戰爭爆發和革命的興起,百日維新還有辛亥革命的推動讓很多人牽制在其中。
張治中將軍就是受到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引導,深深的崇拜三民主義。軍校畢業的他當時在陸軍部隊。后來受革命的影響,參加了國民黨。在國民黨中發揮自己的才能,在當時的國民黨內部存在很多問題,讓很多愛國人士不滿,張治中就是其中一人,他勇于發表自己的言論。多次向蔣介石提出自己的想法,他不怕得罪人,一心只想為和平事業努力。在他任職國民黨期間,為建設提出很多好的方案,并且認真執行貫徹。
張治中參加了很多歷史上有名的戰役,大家知道的淞滬戰役他就在其中,后來中共和國民黨出現很多問題,他為了國家的和平到處奔走,不畏艱辛,從安徽來到湖南,被國民黨任命為省政府主席,他面對問題毫無畏懼的提出建議,正因為他在其位謀其職的精神讓蔣介石很重視他。后來新中國成立,他沒有因為國民黨的失敗而逃亡,他沒有去臺灣,而是服從新的統治,跟隨共產黨建設新中國。繼續為中國的發展提出有用的計劃建議,一直在為中國的發展貢獻自己。
以上便是張治中簡介了,從中我們看到了張治中將軍無懼無畏的愛國精神。
張治中什么時候死的
張治中什么時候死的,縱觀八年抗日戰爭的歷史,會發現許多革命烈士為了促進國共合作在努力著,為實現和平統一作出巨大貢獻,張治中就是其中一位杰出的代表人物。在安徽省一個小城鎮出生的張治中,家境貧寒,聰明好學,和大多數熱血青年一樣,長大后的張治中在經歷過戰爭的之后,投身軍對,報效國家,之后的他參與了許多歷史上有名的戰役。
雖然是黃埔軍校的骨干,身在國民政府的他致力于和平事業,解放戰爭期間多次代表國民黨與共產黨談判,促成國共合作,為人正直的他也因敢說實話而被國民政府批判多次進言沒有被采納,盡管如此,張治中還是詳細分析每一階段國共關系并提出建議。和平解放了新疆并參與營救上百位共黨人士。
文革期間,也是張治中患病時期,眼見戰友一個個離他而去,耿直的將軍不顧自己身患重病,一次次寫信陳述事實,為失去戰友扼腕嘆息,導致身體越來越差。對于張治中什么時候去世其實并無爭議,在生命的最后他還不忘關心國家形勢,將軍對和平有著固執的堅持,愛國是他不變的情懷,渴望和平是他一生的期望,即使被國民政府批判也不放棄自己的想法,“和平將軍”的稱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他的去世是黨內一大損失,衷心愛國的他雖未能看到強大起來的國家,但必定會沿著他所希望的方向一直走下去。
張治中故居
張治中是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原名本堯,字文白。他畢業于軍事高校,參加過多場戰役,大勝敵軍多次,一生都在為國家事業奮斗,他主張國共合作,奔走在國共合作的路途上多次與國民黨進行洽談,被稱為和平將軍。
張治中故居在巢湖市居巢區黃麓鎮的洪家疃村。張治中將軍故居由故居和桂翁堂組成,桂翁堂在洪家疃村旁黃麓師范校園內。故居建立于1927年,是磚木結構,小瓦屋面,古色古香,地上用五只蝙蝠組成“壽”字,寓意著福壽吉祥,故居的整體建設運用了中國化的思想,卻用了德國的技術,原有27間房屋,門前懸掛著一塊匾,臥室內是按張治中老將軍生前的生活擺放的日用品再現了當年老將軍的生活,還有他曾經用過的手杖和拖鞋,客廳的墻上陳列著可以表明張治中老將軍事跡的圖片,每個圖片代表著張治中老將軍的一段故事,然而這所有的圖片講述了張治中老將軍的一生,院子里還有老將軍親手種的樹。
張治中故居旁的黃麓師范學校是老將軍所創辦的,校園的設計是中西結合的理念,為國家培養了人才。老將軍在返鄉視察期間,在學校里進行了有聲有色的講座,并向教師們傳播了陶行知老先生進步的教育理念?,F在張治中故居是安徽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同時也是巢湖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