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長城全長629公里,穿越6區。如何保護長城?如何弘揚長城紅色文化?來自學界的專家們在京圍繞相關話題展開探討,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紅色文化并參與到長城保護中來。
長城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大的文化遺產。在北京,長城從城市西北部一路蜿蜒,穿過門頭溝區、房山區、昌平區、懷柔區、密云區和平谷區,從城市東北拐出境域。根據2019年公布的《北京市長城文化帶保護發展規劃(2018年至2035年)》,按照資源與長城價值的關聯程度,664處/片保護性資源的2873處資源點分為長城遺產、相關文化和生態資源3類。其中,相關文化又分為軍防村鎮文化、寺觀廟宇文化、抗戰紅色文化、交通驛道文化、陵寢墓葬文化和歷史文化景觀。
今天,記者從北京建筑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與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共同舉辦“北京長城紅色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獲悉,本次研討會是8月8日晚啟動的北京長城文化節的活動之一。
“希望將紅色文化研究與長城遺產保護、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讓更多的師生了解長城紅色文化,并參與到長城保護中來。“北京建筑大學黨委書記姜澤廷說,長城文化帶蘊含著豐富的紅色文化內涵,遺存和保留了大量反映北京地區革命斗爭的歷史遺址。做好北京長城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工作對于展示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增強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北京建筑大學建筑遺產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湯羽揚談到,北京長城文化帶全部位于北京生態涵養區內,正在編制的《長城國家文化公園》要求是四大功能區,即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和傳統利用區。通過考古要補全的“長城記憶”不少,其中北京目前沒有形成長城抗戰及紅色文化全貌,希望可利用現在已有的線路把各個點串起來展陳,“下一步我們準備聯合多方開展長城沿線紅色文化、抗日文化點的普查調查和問題梳理,以及尋找這樣的文化線路”。
北京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二級巡視員、《北京黨史》主編劉岳提出,很多紅色文化的故事、紅色文化的文物就在老百姓家里、腦子里,因此還是要通過實地踏勘,走訪,挖掘出長城沿線的紅色文化故事。
“傳承好長城紅色文化,要講好長城紅色的故事,要設計規劃好走好長城的路線,推出走讀紅色路線,通過走讀加深認識。”北京史研究會會長、北京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李建平介紹,北京長城有四個特點,即保存最完好、價值最突出、工程最復雜、文化最豐富,到北京看長城向來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首選。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郗志群認為,北京長城紅色文化可以從國歌入手,挖掘“血肉筑成新的長城”概念和定義,把中國自古以來命運共同體的含義涵蓋進去。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博物館編研部主任、研究館員李鑫認為,北京長城文化帶上紅色文化的遺址、遺跡以及相關紀念設施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都要納入研究和傳播范圍,比如密云的白乙化烈士紀念館,以及很多烈士陵園、抗戰紀念館等,“需要進行仔細整理,最好能與密云、延慶、懷柔、昌平等黨史部門大力配合”。
如何讓長城紅色文化融入當代,活起來?北京建筑大學副校長、北京長城文化研究院院長張大玉表示,將發揮專業優勢,組建跨學科的文化研究,結合現代技術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好、傳播好,讓更多的人理解和領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