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上市的第12版《新華字典》以其熟悉的面貌帶來一波回憶殺,又以其錄入“點贊”“打卡”等新詞以及同步上市的APP令人耳目一新。被譽為“國民字典”引發全民關注,經典的魅力何在?12版的“新”又體現在哪些方面?
8月11日,市民在北京圖書大廈內選購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缎氯A字典》(第12版)于8月10日發行上市,增補“初心”、“點贊”、“二維碼”等新詞,首次實現應用程序APP和紙質圖書同步發行。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今年是《新華字典》編纂70周年。
1950年8月成立的新華辭書社,開始了《新華字典》的編纂事業。這項工作由時任北大中文系主任的魏建功主持,葉圣陶親自擔任審定。1953年12月,第一版《新華字典》面世,五百萬冊在半年便銷售一空,這是新中國第一部以音序排列的字典,體現出了“規范、科學、實用、便捷”的特色,為新中國的全民掃盲運動立下汗馬功勞。
1957年后,《新華字典》改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發行,此后經過幾版調整。199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歷時兩年對《新華字典》進行了全面修訂,收錄單字1萬多個,詞語3500多個。2004年版增補的新詞如基因、光盤、互聯網等折射出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2011年的第11版把一些網絡用語也逐漸吸納進來,如“曬”“奴”和“門”等字,“門”多了“事件,多指負面的事件”的釋義,并組詞“學歷門”。
最新上市的第12版《新華字典》更加與時俱進,首發當天即宣布APP與紙書同步面世,同時適量增補新詞,如“初心”“點贊”“二維碼”等,增補新釋義方面如“萌”增加了“稚嫩而惹人喜愛的:賣萌”的義項,可謂十分貼近生活了。
8月11日,新上市的《新華字典》(第12版)內有增補的“點贊”的釋義,內頁上方的二維碼可在掃描后提供增值服務。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經典的魅力在于精益求精。
“《新華字典》就是一個無聲的老師”“我爸媽就是拿著《新華字典》給我的起名字”……網絡上一波回憶殺,讓網友懷念起小時候《新華字典》的各種用法?!缎氯A字典》出版70年來,它陪伴了幾代讀者的成長,也見證了時代的流轉飛揚,成為國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商務印書館漢語中心主任余桂林說,“有中文書的地方,就有《新華字典》。”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字典收錄了8000多個漢字,而到了第11版,收錄漢字的數量增加到了13000個。
從2002年初投入《新華字典》修訂工作至今,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研究員程榮教授先后主持修訂了第10版和第12版,配合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江藍生主持了第11版。近二十年間,中國飛速發展,社會變化應接不暇,這些變化總是會最快地反映到字詞上。
哪些新詞可以收,哪些新詞不能收?程榮解釋,判斷標準是規范型漢語辭書收詞的三項基本原則,即普遍性、穩定性和規范性。在此基礎上,考察篩選新詞時,重視收錄新義項。但是當尚未形成較為成熟的新義項時也不強收,而是繼續關注新語料,等真正成熟時再增收。對精選出擬增補的少量新詞,則要反復推敲打磨釋文。
以此次收錄的“打卡”為例,修訂團隊前后共修改釋文十多次,最終才形成定稿:
[打卡]
1.用磁卡等貼近機器的方式,記錄上下班時間。
2.指完成學習、參觀等活動并用特定方式記錄:古詩文背誦~|~故宮。
“硬核”
同時,作為新詞此次則沒有被收錄。修訂團隊認為目前在理解上還存在差異,不夠成熟穩定,“作為一個外來詞,其原本的音樂義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很少,‘硬核’是強悍、彪悍還是強硬、厲害等義,在不同語境中的意思非常多,不同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使用。”
相比這些復雜繁瑣的案頭工作,實地考察調研則更艱苦。中國社科院語言研究所所長劉丹青說,“對大量看似細小的問題展開了有針對性的專項調查研究,例如對一些地名、姓氏的讀音不滿足于各種工具書和專書的查找,而是北上南下,東進西出,以第一手的實際調查獲得真知。”
以香港常見地名“鲗魚涌”為例,不少人讀錯或是不知道該怎么讀,第12版給“鲗”字在zéi的基礎上增補了用于地名的字頭:zé用于地名:~魚涌(chōng)(在香港特別行政區)。
其實,關于鲗魚涌中到底該念zéi、jì還是zé有過一番爭論。程榮表示,11版沒有增補就是因為當時沒有定論,之后經過專家論證至成熟意見最終拍板。中國社科院語言所麥耘教授身為廣東人專門論述,改革開放以前,普通話審音及字詞典注音沒把香港的“鲗魚涌”這個地名納入視野,“鲗”字自然只有用于“烏鲗”的一個讀音;而現在考慮到這個地名,遂為之增加一音,是合理的。
“區”“(土+區)”
程榮教授自身經歷的則更坎坷。為了弄明白源流,她分別到江蘇常州的鄒區和山西高平的陳區鎮進行調研。在常州當地,她穿街走巷專門找老房子,最后是在拆遷的老舊房屋門牌上模糊地看到“鄒(土+區)鎮”的老寫法。在山西高平考察時,當地人更是一問三不知,輾轉多次終于獲得一本當地的地名志,才最終解決這一問題。
事實上,作為一部小型的語文性工具書,《新華字典》至今依然能夠滿足讀者的各種需求,跟適時的修訂和維護是分不開的。每次修訂的所有內容都是修訂者在保持《新華字典》原有特色基礎上,同時根據時代發展變化和讀者需求,對《字典》所做的謹慎而系統的修訂。不斷修訂升級,正是一部工具書永葆青春的關鍵所在。
而《新華字典》的意義,早就超越了字典本身。它誕生70年來,已經成為新中國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以及億萬讀者心中的精神圣典。
關于《新華字典》的彩蛋之一:
2016年4月,《新華字典》獲“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截至兩項紀錄統計的計算時間2015年7月28日,《新華字典》全球發行量共達5.67億本。
彩蛋之二:
據說《新華字典》定價有一個“豬肉定律”,即一本字典的價格與同時期500克豬肉價格基本相當,如1957年版《新華字典》定價1元錢,1998年版11元,2004年版16元,2011年版雙色本定價24.9元,2020年新上市的12版雙色本定價32.9元,幾乎都與同期豬肉價格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