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個以“女性形象”為主題的外銷畫展在廣州十三行博物館舉行,69件展品為象牙畫、玻璃畫、通草水彩畫、紙本水粉畫、線描畫等各種類型的清代外銷畫,描繪對象是清代女性,包括官宦富貴人家的女眷、從事普通手工勞動的女性、曲藝雜耍女藝人,從中可以一睹清代女性的模樣。
記者獲悉,至今廣州地區收藏的清代外銷畫有逾千套,其中500多套由廣州十三行博物館收藏。這500多套外銷畫由廣州市民王恒、馮杰伉儷捐贈,涉及通草畫、玻璃畫、菩提葉畫、紙本水彩畫、油畫等品種。其中相當一部分畫作繪制于“達蓋爾攝影術”在中國普及之前,成為呈現19世紀廣州市井風情的重要圖像檔案。
本次《云裳花容——館藏清代女性形象外銷畫展》首次公布了一張清代廣州十三行外銷畫商家的英文廣告單。廣州十三行博物館副館長章榮玲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從這張外銷畫英文廣告單可見,女性題材在清代外銷畫中有著專門分類,是當時非常暢銷的題材,受到西方人的喜愛。本次展示的描繪女性形象的畫作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再現了這一時期中國女性的生活面貌,還折射出女性也是清代中西貿易的參與者、文化的傳播者與時代的推動者。
記者見到,這一紙泛黃的英文廣告單上印有“廣東懷遠驛永泰興畫欵”(欵同“款”)字樣,上面寫道:“廣州永泰興特別挑選了質量最好的米紙以及最適合顧客品味的米紙畫,描繪了中國和她的4000萬人口共12個系列風俗習慣畫面,附有英文說明。”
廣告單列出售賣的通草畫內容多達30種,其中第9種為花艇,第23種為女樂師和歌女,第30種為古代美人圖。
從皇宮、官宦、富貴家庭中的女眷,到珠江上的花艇麗人,再到優雅動人的女樂師,到養蠶、紡織、種茶的勞動女性,這些女性形象都能在清代外銷畫中找到蹤影,可見女性題材是當年外銷畫師創作的熱門題材。
不可忽視的是,就描繪清代女性尤其是住在深宅大院里的官員女眷的外銷畫而言,通常一些細節僅是外銷畫師為滿足西方人的幻想而作,并不能準確反映她們的品級與相應服飾。記者見到一張《19世紀通草水彩皇后圖》,皇后模樣摻雜著畫師和西方人的想象,畫中服飾和實際上皇后的冠袍帶履相去甚遠。
本次展示的外銷畫中有一張長達40厘米的《19世紀中通草水彩女性斗蟋蟀圖》,據主辦方稱是廣州所見的外銷通草畫中最大的一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