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出現“中國”一詞的西周早期著名禮器何尊、記載武王伐紂準確時間的國之重寶利簋、能夠證經補史且具有高度歷史研究價值的樂器秦公镈……昨天,《宅茲中國——寶雞出土青銅器與金文精華》在國家博物館揭開面紗,143件重器講述青銅記憶,邀觀眾品讀金文精華。
展廳內,一件件重器按“金文的藝術”“金文中的故事”和“金文中的智慧”三個單元,引導觀眾走入神秘奇譎、波瀾壯闊的青銅器與金文世界,欣賞金文藝術。策展人說,青銅器是我國商周時期最具代表性的物質遺存,其表面鑄刻的文字被稱為吉金文或金文,代表了中國文字發展歷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見證中國古代歷史事件的重要物證。此次展覽遴選了“青銅之鄉”——寶雞及其周邊地區出土的青銅器精品143件,其時代涵蓋商周秦漢等中國青銅時代的主要時期。
西周一代銘文最長的鼎是方鼎,有116字;銘文最長的觥是折觥,有40字;銘文最長的盤是逑盤,銘刻有372字……據統計,展品中涉及國家一級文物65件,多數展品不僅器形莊重典雅,而且文字清晰,篇幅較長,內容極其重要??趫A體方的何尊內底鑄有一篇122字銘文,其中出現“宅茲中國”四個字。這是“中國”一詞最早的文字記載,記述的是成王繼承武王遺志,營建東都成周之事。
造型巨大的墻盤底部鑄有銘文284字,前段頌揚西周文、武、成等七代周王功績,后段記敘微氏家族高祖、烈祖等六代的事跡;裝飾著饕餮紋的利簋記載武王伐紂的具體時間是在甲子日,并提到當天清晨歲星(即木星)當空的天文現象;多得五銖錢范的背面只有六字銘文——“多得五銖千萬”,內容通俗直白……一件件展品如信使,穿越時空,傳遞“秘匙”,解鎖歷史中的家國大事,生活場景。
展覽將持續至10月13日,觀眾可免費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