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曹操墓文物即將集體亮相的消息引發關注。這座大墓是如何發現的?在沉寂的近1800年中,曹操墓又經歷了什么?其中的出土文物又體現了曹操怎樣的真實人生?
一個盜洞引出的大墓
2006年春節過后,河南省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的村民徐煥朝在澆地的時候發現,原本半天就能澆完的地,用了兩天時間,澆地的水流還是停在一個地方,根本不往前流。
很快,徐煥朝發現問題出在了田地深處。在那里,他發現了一個直徑在一米左右的大洞,洞口還有翻動過的新土。
這似乎是一個盜墓賊打下的盜洞。隨后,村里人把盜洞填上,可兩三天后發現又被人打開了。與此同時,當地出現傳聞,說這是一個非同一般的大墓。
當時正在南水北調固岸墓地考古工地工作的考古專家潘偉斌,從當地干部那里得知了這一消息。出于專業的敏感,他決定從這個盜洞下去勘察。
當地人在盜洞上方拉了根繩子,潘偉斌就拽著下了盜洞。“下了五六米,感覺腳下有東西了。我認為快到墓底了,繩子也快到頭了,我就松開了。”
但其實,潘偉斌踩到的并不是墓室底部,而是一個疏松的土堆。“土堆是虛的,我一下就滾到下面去了。手里拿著的手電筒也摔得沒影了。當停住的時候才感覺到胳膊支住了一個壁,摸著了一個磚壁。”
潘偉斌在黑暗中找到手電,打開燈光。他的第一感覺是,這是非常高的一個大墓,墓磚非常大,墓的結構比較復雜。同時,眼前出現了一個門洞。
由于墓內滿是淤土,他只能盡量壓低身體移動。潘偉斌幾乎是爬過了眼前的這個門洞,而后豁然開朗。“是一個大廳,大廳左右都有一個圓券門,往前還有。”
憑借專業知識,他很快判斷,“這個墓是前后兩個主室,每個主室左右各有一個側室”,估計是東漢時期王侯一級的墓葬。
2008年,國家文物局正式批準了對西高穴東漢大墓進行搶救性發掘的申請。但最初的發掘結果卻讓考古隊員“非常失望”。
資料圖:曹操墓墓道。
考古工作者在清理完墓道后發現,這座大墓的墓門已經被盜墓者打開了。原本由三層漢磚壘砌而成的封門磚,現在僅剩下不到1米高的一段殘垣。
而墓室內部更是損毀嚴重。不只有盜墓賊留下的擾土,考古工作者還發現,其中的很多陶器、石板已被砸爛,甚至還找到了盜墓賊留下的礦泉水瓶子。
轉機出現在2009年11月。
這天工作快要結束的時候,考古隊員信英超、尚金山發掘出了一個斷裂的小石牌。清理后發現,石牌上寫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幾個字。專家認為,這里的魏武王正是曹操。
2009年12月,中國國家文物局認定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的高陵即為曹操墓。
欲防盜墓卻屢屢被毀
曹操墓的命運實在多舛。
多次考察曹操墓的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陳長琦就曾撰文指出,從曹操高陵的考古發掘狀況看,曹操墓是一座被盜且破壞嚴重的墓葬。
但可能連曹操自己都沒想到的是,陵墓面貌的最早一次大變動,是在他兒子魏文帝曹丕的時候。
考古發現已經證實,曹操高陵陵園在歷史上曾存有較為龐大的地上建筑群。但考古又顯示,曹操陵園“地面以上部分全部無存,且基槽和柱礎表面都比較平整”。
這與曹丕的“毀陵”活動有關。
黃初三年,魏文帝曹丕下詔,以“古不墓祭,皆設于廟”的古禮為理由,毀去“高陵上殿屋”。
陳長琦在《曹操高陵早期被盜問題考略》中分析,曹丕真實的、更深層的考慮在于“要消除陵上的標志性建筑,隱藏墓葬,‘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處’”。
換句話說,曹丕就是為了讓后代的盜墓者、毀墓者找不到曹操的陵寢所在地。這或許正是因為曹操父子在漢末三國的動蕩中,曾耳聞目睹此前陵墓遭盜掘的慘狀。
在“毀陵”后,曹操墓又在西晉時被徹底毀壞。
資料圖:四角攢尖形墓頂。潘偉斌 供圖
考古發掘顯示,在曹操墓出土的石牌中,寫有魏武王的都被砸碎,而沒有寫魏武王的卻完好無損。此外,墓中男性遺骨的鼻子、臉部也已被砸毀。
盜墓者一般僅為求財,不會大規模破壞。專家據此推測,曹操墓很可能因政治報復而被毀。
陳長琦認為,曹操高陵最早被盜的時間應該是在西晉八王之亂中成都王司馬穎鎮鄴期間。
事實上,當時任司馬穎屬吏的陸云在與其兄陸機的書信往來中,就曾提及這一信息。
陸云甚至在信中詳細介紹了自己所見的曹操遺物,其中有被、書箱、扇、筆、硯、書刀等等。
隨葬遺物中的曹操形象
陸云書信中所列出的曹操遺物,與曹操墓中出土的名物石牌所載之物多有吻合。
雖然隨葬的物品多數已不知所蹤,但記錄這些物品的石牌卻留了下來。
考古隊在淤土底層發掘的物品,大多是鎧甲、兵器、玉佩、硯臺、書案、棋子一類的生活常用之物,甚至可以說算不得貴重精美。
其中還包括寫有“刀尺一具”字樣的石牌以及骨尺。
有專家指出,漢代諸侯王絕對不會葬刀、尺這類東西,因為覺得沒必要。但曹操墓中卻有這樣的隨葬品,這體現了曹操重民簡樸的思想。
《三國志》中記述中,曹操死前曾有遺令。其中明確寫道,“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珍寶。”
而在曹植描述父親曹操下葬的《誄文》中也記載,曹操嚴格實行薄葬,下葬的物品簡陋,而且多為陶器。這一點,曹操墓出土文物與歷史記載相吻合。
2010年4月2日,中國秦漢史研究會、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會長聯席會議在河南安陽舉行。學者根據曹操高陵以及出土文物,對于歷史人物曹操做了新的研究,認為重民、節儉,是曹操執政理念的重要內容。
潘偉斌向記者介紹展示規劃方案 李貴剛 攝
“經過10余年的努力,最快明年年初曹操高陵文物展能和公眾見面,屆時關心曹操墓的朋友們可到曹操高陵參觀,近距離了解魏武王曹操的生平。”
潘偉斌日前在接受中新社采訪時介紹,曹操墓目前已修復出文物有970多件,還有部分尚未修復完成,如果修復完成能夠達到一千多件,所出土的文物有很多都能反映出曹操的獨特身份。
而近日北京的“三國志——文化主題特展”展出了多件曹操墓出土文物,被認為是確認曹操墓關鍵證據之一的“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也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