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人字洞科考工作站暨科研科普基地”18日在安徽省繁昌縣掛牌成立,中科院古脊椎與古人類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鄧濤,安徽省文旅廳副廳長何長風,蕪湖市委常委、秘書長、宣傳部長張志宏共同為“人字洞科考工作站”和“科研科普基地”揭牌。
人字洞遺址位于繁昌縣孫村鎮癩痢山南坡,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早期,絕對年代為220萬—259萬年前,是已發現亞洲地區最古老的人類活動遺址。發掘采集了數量眾多、屬種豐富且保存完整的哺乳動物化石,在人字洞的地層中還發現了遠古人類加工、使用過的石制品上百件、骨制品數十件,為“亞洲是早期人類起源地之一”提供了重要依據。
2019年12月,“繁昌人字洞遺址的發掘和綜合研究”項目再次啟動。目前,由國家文物局批準立項的2020年度人字洞遺址考古發掘工作正在進行中。
繁昌縣縣委書記向繼輝說,繁昌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文物資源豐富,擁有人字洞遺址、繁昌窯遺址、皖南土墩墓群遺址3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多年來,該縣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特別是人字洞遺址發現后,第一時間關停周邊采石場和水泥生產企業,高標準編制保護規劃,修建保護展示設施。“在中科院古脊椎所的大力支持下,于遺址發現10周年和20周年之際,舉辦了兩次國際學術研討會。”
此外,為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人字洞遺址科考、科普價值,推進“遺址經濟”與“文化民生”良性互動,今年,繁昌縣委、縣政府投入1200余萬元,實施人字洞遺址搶險加固與環境景觀整治工程,改善遺址周邊環境,保障文物本體安全,促進文化遺產保護與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等有機結合。
“今天,人字洞遺址科考工作站和科研科普基地的設立,標志著人字洞遺址的考古發掘和科研科普工作進入了新階段,對推動人字洞遺址保護利用、項目建設和古人類相關領域學術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向繼輝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