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在遭遇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后,國內中小學陸續開學。記者獲悉,今年抗疫全民行動中涌現出來的榜樣人物和英雄代表,將于9月1日晚8點亮相今年的《開學第一課》。
武漢課堂設在“方艙醫院”
作為中國抗擊疫情曾經的主戰場,武漢市建設了一批方艙醫院,用于收治新冠肺炎輕癥患者。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創新開啟“云課堂”模式,通過實時連線方式讓全國多地中小學生同上一堂課,同步互動交流。除北京外,還特意在武漢設置課堂,武漢課堂的所在地曾經是武昌方艙醫院,由撒貝寧、朱廣權擔任主持人。
如今的“課堂”曾經是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高三學生付巧治療新冠肺炎的病房,也是她備戰高考的教室。疫情期間,全國中小學生停課不停學,堅守在家學習。付巧作為他們當中的一個代表,讓人們看到了當代青少年學生積極樂觀、追求上進的昂揚姿態。
在這間“夢開始的教室”里,付巧度過了難忘的十四個日夜,接收到了來自四面八方的關心和幫助,也遇到了許多特別的老師。
在這個特殊的“課堂”里,《開學第一課》請到了特殊的“老師”——“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原院長張定宇。
從武漢疫情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身患漸凍癥的張定宇就日夜奮戰在一線。
回憶起除夕之夜,他說,當自己準備跟妻子視頻時,突然收到了緊急通知:“解放軍3支醫療隊,陸???50人組成的醫療隊已經集結完畢,將搭乘軍用飛機,3小時后抵達武漢!”那一刻,張定宇用四個字形容自己的心情:“神兵天降!”他在心中下定決心:“我一定要為我們的病人,為我們的城市,為我們的國家筑起一道生命的長城!”
鐘南山、陳薇、張伯禮等寄語“開學第一課”
“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關閉了離漢通道,這座英雄的城市,經歷了整整76天、1814個小時的封鎖,換來了讓中國至少減少感染70萬人。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首先抓住人的生命是第一寶貴的。”
在2020年《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84歲的鐘南山結合個人成長經歷和真實感悟,講述自己在戰火中出生、在父母影響下學醫從醫、在“非典”時挺身而出,以及在新冠疫情發生時奔赴武漢一線的故事。
節目中,鐘南山擲地有聲地說道:“人的命是最重要的人權!我們保住了這么多人的命,這是我們最大人權的表現!”
作為“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院士分享關于疫苗誕生的故事和知識,以及她與團隊在前線與病毒作戰的經歷。
目前,她帶領團隊研制的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三期國際臨床試驗階段,并于8月11日獲得國內首個新冠疫苗專利。
陳薇說,第一批新冠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生日。在收到上級領導們發來的生日祝福信息后,她回復了八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為大家講述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與疫情抗爭的歷史。
他認為,在今年的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我們能夠建設性地使用方艙醫院這一策略,快速有效的控制住疫情,也正是由于幾千年來祖先們與疫病抗爭的經驗積累和不斷的科學探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則為全國中小學生送上了既科學又實用的十大“少年兒童衛生健康寶典”,從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向孩子們強調公共衛生意識的重要性。
大數據、北斗衛星參與戰“疫”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開學第一課》的課堂上,將著重講述北京的疫情防控。
他提到“西城大爺”在這次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病人通過回憶14天內去過的23個地方,為疾控人員根據提供了有效數據。他們通過采集環境標本,在24小時內就鎖定了病毒源頭所在地為新發地市場。
同時,吳尊友還告訴同學們,健康寶、大數據應用為我們及時防控疫情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技術,為安全生產、復工復學提供了科技的保障。
在我們肉眼看不到的遙遠太空,國之重器“北斗”也在為戰“疫”行動保駕護航。
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疫情期間,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北斗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實現高精度定位、精確標繪,向世界展示實現了“十天建成一所醫院”壯舉的“中國力量”。
“仰望星空,北斗璀璨。腳踏實地,行穩致遠。”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北斗三號導航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現身《開學第一課》課堂,講述北斗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間和日常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激勵同學們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今年《開學第一課》將主題定為“少年強,中國強”有其深刻和獨特的意義。它不僅是指中國少年兒童在防控疫情斗爭中的堅強與成長,同時也表達了對于投身祖國未來建設的美好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