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與堂百回本《水滸傳》中,魯智深大鬧五臺山后,智真長老將他派往東京大相國寺,并送給他四句偈語: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何謂“遇林而起”?有人說是魯智深遇見林沖,在野豬林救下林沖,自此而起。其實還不止如此。魯智深起事之初,小說至少寫了三座猛惡林子,敘事視角各不相同。
第一次,魯智深走入赤松林,遇到九紋龍史進在此攔路搶劫。小說以魯智深的視角看這座猛惡林子,但見“虬枝錯落,盤數千條赤腳老龍;怪影參差,立幾萬道紅鱗巨蟒。遠觀卻似判官須,近看宛如魔鬼發。誰將鮮血灑林梢,疑是朱砂鋪樹頂”。“老龍”和“巨蟒”的比喻,已讓眼前閃現“怪影參差”的幻覺;“判官須”和“魔鬼發”的想象,更讓人失魂落魄、毛骨悚然。這樣日月無光的視覺效果,與當時已近黃昏的時辰正相吻合。
此處,小說雖然并未點明時間,卻可大致推算得出。之前,魯智深帶著一包金銀酒器,滾下桃花山,“放開腳步,從早晨直走到午后”,因為肚饑,尋到瓦罐寺。在這里,和生鐵佛崔道成、飛天夜叉丘小乙纏斗不過,魯智深連包裹都沒拿,又一路逃到赤松林。在赤松林,他與史進相認,又折回去取包裹,斗殺兩個惡僧道,火燒瓦罐寺,然后“二人廝趕著,行了一夜”。由此可見,魯智深在赤松林遇到史進時,應該是下午接近黃昏。
二人本是舊識,卻因魯提轄已做了花和尚,史進也以氈笠遮臉,昏黑林子里,一時不曾認出。史進隱隱感覺對方聲音很熟,追問名姓;魯智深卻正要打架撒氣,說“俺且和你斗三百合,卻說姓名”。自己人打自己人,套用金圣嘆的批點,可謂“令讀者憂得好苦”。只不過金圣嘆認為,讀者憂慮的是“山門外石橋邊”,魯智深被崔、丘二人打敗。史進的出現,真是“將軍從天而降也”。讀者這才松了口氣,暗喜魯智深有了幫手。
史進初見魯智深時,向他打聽師父王進的消息,兩人一拜一還禮。再次相見,便是在赤松林里。誤認彼此做強人,不打不相識之后,卻是“剪拂”“再剪拂”。小說前文中,打虎將李忠在桃花山落草,見到魯智深便“剪拂”,彼處有一段文字解釋道:“原來強人‘下拜’,不說此二字,為軍中不利,只喚作‘剪拂’,此乃吉利的字樣”。敘寫林子里的好漢,小說改用江湖黑話。殺人放火后,史進投奔少華山做強人,魯智深自投東京大相國寺,其身份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第二次,魯智深在野豬林救了林沖。野豬林是東京去滄州路上第一個險峻去處。“宋時這座林子內,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錢與公人,帶到這里,不知結果了多少好漢。”小說用全知敘事手法,預設了不祥的氣氛。解差董超、薛霸收了陸謙十兩黃金,要取林沖性命。二人心存歹意,五更天便帶著林沖離店上路,“走了一五更”,進入野豬林歇息,也才凌晨五點左右。
“枯蔓層層如雨腳,喬枝郁郁似云頭。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斷愁。”清晨的野豬林煙籠霧鎖,小說以一首詩再次描繪了這座猛惡林子的悲涼與哀愁。董超、薛霸將林沖捆綁在大樹上,意欲行兇??蓢@英雄臨死,求救無門。正在緊要關頭,“只見松樹背后雷鳴也似一聲”,飛出一條鐵禪杖,然后“跳出一個胖大和尚來”。魯智深將殺人之地野豬林,變成了救人之地。然后,他以“救人須救徹”的熱心腸,直送林沖到滄州。
第三次,楊志在黃泥岡失陷生辰綱,走投無路,聽曹正之言,欲投二龍山落草,打算在山下林子里歇一夜。就在這座林子里,也是天色漸晚時分,楊志遇見了魯智深:今日的楊提轄遇見昔時的魯提轄。這座猛惡林子什么名兒不知道,里面卻有“花和尚”。魯智深的形象從楊志眼里見出。小說寫楊志轉入林子,首先便“吃了一驚”。“只見一個胖大和尚,脫得赤條條的,背上刺著花繡,坐在松樹根頭乘涼。”金圣嘆評道:“楊志實吃了一驚,讀者卻滿面堆下笑來,道師兄久別,一向何處。”
兩漢相遇,一言不合就在林子里打斗起來。斗了四五十合不分勝敗,惺惺相惜,各報家門??梢姟端疂G傳》中,好漢們也是互相關注著的。魯智深知道眼前便是“東京賣刀殺了破落戶牛二”的楊志,楊志也知道“花和尚”便是大相國寺里的魯智深。兩個人“剪拂了,就地坐了一夜”。余象斗本評道:“楊志相遇智深,星煞之初合也。”這次林中相遇之后,兩個好漢攻打二龍山,雙奪寶珠寺,做了山寨之主。魯智深也完成了由軍官到僧人再到落草強人的身份轉變。
這三座猛惡林子,或是魯智深行俠仗義之處,或是他與好漢聚義之地。魯智深在猛惡林子里并沒有剪徑劫單。如果說“拳打鎮關西”“倒拔垂楊柳”都是魯智深個人力量的呈現,那么這三座猛惡林子,則串聯起他淪落江湖,得人救助并救助別人的諸多故事。三次林中相遇,好漢訴說各自經歷,粗陳大概,省卻多少細節筆墨。這樣,小說的主要人物情節清晰凸顯,次要人物情節則如草蛇灰線脈絡不絕。
小說著意塑造強人出沒的山林,作為魯智深初出江湖的特定空間,也以此幻設的空間,照亮他的俠義心性?!度A嚴經》云:“心如工畫師,畫種種五陰,一切世界中,無法不造作。”也許,魯智深的內心深處,便有這么一座猛惡林子。
由此再看智真長老贈予魯智深的四句偈語,如果說“遇山而富,遇水而興”指的是魯智深的安身立命之所二龍山、梁山泊,那么“遇林而起”和“遇江而止”則可以從兩個層面解讀:其一指林沖和宋江,其二指代魯智深起事之初的猛惡林子和“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的生命終結之地錢塘江。前者是魯智深在江湖中結交的好漢,后者是魯智深人生中經歷的江湖。(劉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