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的作者看來,女人善妒是萬萬要不得的,不但使男人家宅不寧,而且直接影響了男人的政治前途。小說中好幾個地方,都寫了因女人善妒而引發的血案。
例如第十三回,寫李傕、郭汜挾天子以令諸侯,橫行無忌。太尉楊彪利用郭汜之妻善妒的弱點,決定使反間計讓兩人反目。他先是派自己的妻子假裝閨密,向郭妻密告說郭汜與李傕之妻有不正當男女關系,而且兩人感情很好。妙就妙在,楊妻并不是從夫妻關系的角度來勸郭妻,而是裝作貼心的樣子,告訴其利害所在——“倘司馬(指李傕)知之,必遭其害。夫人宜絕其往來為妙。”這樣一來,不但使情色事件成為政治事件,而且為郭妻阻止郭汜與李傕來往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借口:這是生死攸關的大事啊!
對丈夫“干出如此無恥之事”而憤憤不已的郭妻向楊妻“再三稱謝”,并表示“當慎重防之”。但要如何防,是一個難題。在古代,妻子再善妒,也不能明目張膽地向丈夫表示。強悍一些的,大多把矛頭對準“小三”。郭妻是個有計謀卻沒有政治頭腦的女性,她沒有看到丈夫與李傕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政治利害關系,而是更多地從維護自己家庭地位的角度去考慮。因此,她決心設計離間郭汜與李傕之間的關系。
郭妻先是以“兩雄不并立”,李傕有可能“酒后置毒”的預測,在郭氾的心中埋下釘子。而后,乘李傕派人送酒給郭汜的機會將毒藥放入酒中。當郭汜欲飲時,郭妻假惺惺地告誡他“食自外來,豈可便食”,接著讓人找條狗來試驗。狗吃了之后,果然死了。自此,郭汜對李傕有了懷疑與戒心。而后,郭汜又一次被李傕邀請聚會飲酒,偶然覺得腹痛,郭妻便下定論“必中其毒矣”,急忙找來糞汁催吐。這下郭汜大怒,對李傕的疑心被證實,由此引發一場混戰。兩人大交兵,徹底撕破臉,“每日廝殺”,死者不計其數。
除了善妒的郭妻等人,《三國演義》中也不乏癡情女子。典型人物,當屬孫尚香(孫夫人)。孫權同父異母的妹妹孫尚香的一生,可謂一個悲劇。當然,這件事的起因在于吳國太,她的庸碌與迂腐促成了一段注定失敗的婚姻。但從深處看,孫尚香的悲劇主要是政治因素造成的。她完全依從母命,嫁給了有著皇叔頭銜卻已年過半百的劉備,并極力做到了“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用她的原話說,就是“妾已事君,任君所之,妾當相隨”。
為了跟隨劉備回荊州,孫夫人先是欺騙了母親,佯稱要到江邊祭祖,接著背叛兄長孫權,完全站到了劉備一方。后來被誆回東吳后,她仍對劉備念念不忘。吳蜀交兵,劉蜀大敗后,孫夫人聽信訛傳,以為劉備已死,望西遙哭,投江而死。就這樣,完成了她忠貞癡情的一生。孫夫人不但在感情上對劉備忠心耿耿,在政治上對劉蜀政權的貢獻也是很大的。如果沒有她挺身而出,三次阻擋孫吳的追兵,哪有劉備安然脫險,哪有諸葛亮“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的大勝,更何談劉蜀政權的鼎足三分?
然而,劉蜀政權對孫夫人并不看重。劉備在與她成婚之后的一段時間里,確也“被聲色所迷”,但不久便重新回到事業中來,用眼淚和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賺來了孫夫人對他的鼎力相助。而在達到目的之后,劉備就將她扔在荊州,忙事業去了。孫、劉兩家交戰時,孫吳曾提出愿送還孫夫人,以求息兵。正如諸葛瑾所說:“孫夫人一向思歸。今吳侯令臣為使,愿送歸夫人,縛還降將,并將荊州仍舊交還,永結盟好……”顯然,被誆回東吳的孫夫人仍癡情于劉備,但劉備要為關、張二弟報仇。持有“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的觀念,劉備根本顧不上夫妻之情,可以說視孫夫人于無物。
劉備如此,他周圍的人亦如此。劉備在世時,身邊眾將對孫夫人就不太尊重。這一點,從“截江奪斗”的情節中便可看出。劉備死后,劉禪繼位,對劉備的幾位先夫人進行封謚,“尊皇后吳氏為皇太后;謚甘夫人為昭烈皇后,糜夫人亦追謚為皇后”,唯獨沒有封謚孫夫人。這固然與孫、劉兩家關系破裂有關,也表明劉蜀政權完全將孫夫人看成一顆政治棋子。
從小說來看,孫權本人一開始,并沒有將妹妹當成政治棋子的打算。周瑜提出以美人計誆劉備來吳時,只是將孫夫人當成一個誘餌,以她的名義做一個幌子。但這個計謀被諸葛亮識破,孫夫人被形勢發展推到了風口浪尖。孫權對妹妹嫁給劉備這件事也十分無奈,詢問周瑜:“我母親力主,已將吾妹嫁劉備。不想弄假成真。此事還復如何?”周瑜、張昭等人,這才想出了將錯就錯,以美色榮華喪劉備心志的主張。這時,孫權與孫尚香的兄妹關系開始經受考驗。而后劉備想回荊州,孫權等人要阻止他回荊州。孫夫人將何去何從?一方是丈夫,一方是兄長與老母。從某種意義上說,選擇哪一方已經不重要了,因為她已經成為孫、劉政權博弈的棋子。當孫夫人選擇了跟隨劉備,也就意味著她與吳國的決裂。
有人曾對《三國演義》中的女性做過這樣的評價:“女性與政治、封建倫理道德綁在一起。即毫不含糊將女性的才智、美貌、愛情、生命、貞操、忠烈等,全擺在政治的天平上;乃至道德之善惡,也必須服從于政治倫理。”無論是善妒還是癡情,小說中的不少女性都被卷入了政治漩渦,在亂世中經受著命運浮沉。以此來審視,不難發現《三國演義》作為一部政治小說的深刻之處。(段春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