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辦的“新發展格局下儒學的傳承創新與使命——《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關于傳統文化重要論述學習研討會”8日在山東大學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與會學者共同研討新發展格局下儒學的傳承創新與使命。該會議也是即將于今年9月底舉辦的第六屆尼山世界文明論壇的學術預熱活動之一。
“近年來,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對話逐年加強和發展,但局限于我們主動給予,局限于表層文化。”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名譽理事長、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院長許嘉璐通過書面致辭表示,要以他國為鑒,不斷改進工作。
許嘉璐稱,從文化角度講,“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內循環”是要充分做好中國傳統的儒家、墨家等之間的交流,“大循環”是通過尼山論壇等平臺向世界發出文明互鑒的信號。儒學界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面對世界格局大變化,學者要面向社會、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勇于擔當起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使命。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王學典表示,儒學研究如何與新發展格局相適應,如何服務于新發展格局,如何為新發展格局提供歷史文化的支撐等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我們應該在更大規模、更深程度上開展儒學與自由主義的對話、文明之間的對話。”尼山論壇為不同文明進行交流、互相加深理解提供平臺,承擔著更多使命。
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院長陳來表示,文明多樣性是人類進步的動力,交流互鑒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人文基礎。“我們要堅持和擁抱文明多樣性,打破阻礙人類交往的精神隔閡,讓各種文明和諧共存,并樹立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讓古老的文明智慧照進未來。”
“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功能,這對于新時期的儒學研究有直接的指導意義。”北京師范大學人文宗教高等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朱小健認為,新發展格局下儒學的傳承要做到守正創新,在人類發展的大潮中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他建議,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著力兩岸青年和鄉村儒學的活動,推動兩岸同胞共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儒家文明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理事長、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表示,在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歷史關頭,人文學術承擔著感國運之變化、立時代之潮頭、發時代之先聲的重要使命。
“中華文化如何既堅守本根,又不斷與時俱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樊麗明說,以儒學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今新發展格局下將發揮新的作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進過程中,人文學者要繼續保持堅定的民族自信,繼續鞏固共同的情感和價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必須敢擔當、有作為。山東大學也會為筑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做出新的貢獻。
此次會議由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尼山世界儒學中心山東大學分中心、山東大學中華美德教育學院承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