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林寺位于廣州市荔灣區下九路西來正街,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八年(527年)。華林寺是中國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中印文化交流地,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是菩提達摩來粵建立傳佛心印的第一道場,也是他唯一的親自建立的道場,是名符其實的禪宗第一祖庭。
華林寺
華林寺前身是“西來庵”,達摩遵從師父自訓諭,西來弘化禪宗妙旨,并于梁武帝普通年間從海上到達廣州城外的珠江北岸(今下九路),“結草為庵”,潛心苦修。順治十二年(1655年)首建大雄寶殿,次建樓閣堂龐察室,改“西來庵”為“華林寺”。華林寺的面積有3萬平方米,由五百羅漢堂、舍利塔、達摩堂等建筑群組成。五百羅漢堂內,除供奉三寶佛外,還陳列著神態各異的泥塑五百羅漢像,其中有一尊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的木雕像。
華林寺坐西朝東,山門兩側各放兩只石獅子和兩只石鼓。山門石額上銘刻著“華林禪寺”四個字,兩側石柱刻有一副對聯:“華嚴世界觀十萬諸佛,林蘢鷲山隱五百應真。”山門兩端是星巖石塔,南面為一列平房,內有一間功德堂,功德堂的旁邊有初祖達摩堂、五百羅漢堂等,使寺院布局形成了較小規模的中印風格建筑群。
舍利塔
寺廟建筑
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華林寺禪寺住持元海奉康熙帝御旨,于寺內建舍利殿、精制舍利塔奉安佛舍利。舍利塔由肇慶七星巖漢白玉砌成,高七米,外觀六面七層,每級乃至每一石塊以青鉛粘邊,結構堅固,塔身造型典雅,每面皆刻有精致花紋,堪稱嶺南石雕藝術精品。1924年華林寺部分被拍買改建民房,舍利塔留于華林寺前街中心。1965年移至解放北路蘭圃內,在拆卸塔基時,于地穴內發現了盛有二十二顆釋迦如來真身舍利的四重寶盒。1994年至1996年,舍利塔和21顆佛舍利子分別重歸寺院,成為華林禪寺鎮寺之寶。
五百羅漢堂
五百羅漢堂是華林寺的主殿。五百羅漢堂門前兩旁各立有一個高達殿檐、手執金剛杵、面容威猛的金剛力土鎮守著山門。殿門上方高懸“五百羅漢堂”石額。兩旁石柱刻有一副對聯:“證菩提心現應真相,登歡喜地得自在觀。”殿門內有一尊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佛的背后是寺院護法神將韋馱大將軍。殿堂北端供奉著三尊大佛:釋迦牟尼佛祖居中,茲師佛在左邊,阿彌陀佛在右邊。殿堂的西墻供奉著全身地藏王。殿堂東墻供奉的是一尊木雕的千手千眼觀音立像,與地藏王相對。
達摩堂
達摩堂是20世紀90年代為紀念達摩師祖而重建的。殿堂坐北朝南,堂前石柱有一副木刻對聯寫道:“東土禪宗傳妙法,西域寶甸辟華林”,是贊頌初祖達摩由西來中國傳播宗教文化事跡的。而殿堂北墻正中的白石基上供奉著身穿袈裟、左腿趺坐、右腳曲起、形如印度僧人的菩提達摩塑像。殿堂東西墻壁上掛有兩幅雕畫,內容是敘述達摩東渡來華的傳奇故事,如“面壁九年”、“一葦渡江”、“只履舊西”等。
西來意殿
達摩在西來庵傳教進一步奠定了廣州在東南沿海佛教傳播的地位,隨后陸續有許多高僧從海路或陸路到廣州譯經傳法。達摩被尊稱為中國佛教禪宗初祖,后世僧俗都因敬仰達摩的傳教事跡而將華林寺視為嶺南佛教圣地之一。公元1655年,西來庵改為華林寺,并為廣州佛教四大叢林之首。1963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華林寺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