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國家文物局24日在北京召開的“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會上獲悉,陶寺遺址宮城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的發掘取得重要收獲,進一步確認了宮城內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最大宮殿建筑的存在,是迄今史前時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飞习l現的大型宮室建筑,則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單體夯土建筑。
陶寺遺址有著明確的功能分區,其中宮殿區作為一處大型都邑類遺址最為核心的功能區一直是學界關注的區域,也是陶寺遺址都城性質最重要最直接的要素之一。自2013年至201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聯合持續對陶寺遺址疑似宮城城墻進行解剖發掘,歷時5年逐步確認了陶寺遺址近13萬平方米宮城的存在,并較為全面地揭露了南東門址和東南拐角處的側門。
2018年至2019年度的發掘工作重點是全面揭露宮城內最大面積的宮殿建筑,發掘總面積2880平方米,取得重大收獲。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高江濤研究員介紹,發掘確認了三排柱網結構的大型宮室建筑的規模、結構、年代等問題。該宮室建筑臺體約520余平方米,基址之上殘留有三排18個柱洞,柱洞底部均有柱礎石,有些礎石周邊填有石塊,同時,大型宮室建筑以北也發現有夯土基礎。
大型宮室建筑以東發現一座大型房址,平面為長方形,東西長10.85米,南北長9.65米。房址為地面建筑,帶有圍墻,房址地面為燒烤地面,質地堅硬。房址與大型宮室建筑同時,推斷為其附屬建筑。在大型房址的東南新發現一座小型房址。室內為白灰皮地面,中間位置有方形灶面。該房址發現7塊牛肢骨,1件銅器殘片。此外,室內發現集中擺放得牛腿骨。推測其也是大型宮室建筑的附屬建筑,類似儲藏室。
此外,宮殿建筑的東南拐角發現人頭骨坑、水井等重要遺跡,出土一件銅璧形器,十分罕見。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型房址以東新發現4個排列有序的柱洞,且與大型宮室建筑南排柱洞在同一條東西線上,具體不明,但線索重大,有待發掘。
此次發掘不僅進一步確認了宮城內面積近8000平方米的最大宮殿建筑的存在,是迄今史前時期最大的夯土建筑基址。該建筑基址之上發現有2座主殿、東側附屬建筑、中部庭院、東部疑似廊廡等,其結構復雜,布局規整,史前罕見,當為中國古代宮室形態的源頭。宮殿建筑基址之上的大型宮室建筑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大的單體夯土建筑。
陶寺遺址位于山西省南部的襄汾縣陶寺鄉,地處汾河岸邊、臨汾盆地。專家認為,陶寺遺址宮城內大型夯土建筑基址發掘與發現,對中華文明起源以及早期中國等重大課題的研究具有推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