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在武宗去世、新君未至時,內閣首輔楊廷和挺身而出、正色立于朝堂,以為國為民的擔當精神安定政局、革除弊政,及時推出了一系列積極的改革措施,為時局穩定及后續時代的開啟奠定了基礎。
公元1520年,是明武宗朱厚照在位的倒數第二個年頭。明武宗在位期間荒疏朝政,致使社會經濟不斷惡化,各種矛盾空前尖銳,使乃父明孝宗勵精圖治所創造的“弘治中興”如曇花一現般消逝。
1521年,武宗去世。在武宗去世、新君未至時,內閣首輔楊廷和挺身而出,安定政局、革除弊政,進行了一場改革,為嘉靖、隆慶、萬歷時代的開啟奠定了基礎。
平穩天下
武宗統治后期,佞幸江彬擅權,他誘惑武宗巡幸多地,招致群臣反對,內閣首輔楊廷和等人多次勸諫,“語極???rdquo;,但武宗一概不理。1520年秋九月,明武宗在“御駕親征”捉拿反叛藩王朱宸濠的回鑾途中,于淮安清江浦積水池釣魚時,因所乘小舟沉沒而落水,在左右將其救出后即身染重病,最終不起,于次年三月去世。
武宗尚無子嗣,其父孝宗皇帝又無其他子嗣,朝局頓時緊張起來。司禮監太監奉太后之命到內閣與楊廷和等商議繼任新君人選。但此時手握重權的各位佞幸為求后福都各有支持人選,楊廷和為防止他們插手干預,趕緊下令關閉內閣大門,而后援引皇明祖訓中“兄終弟及”的條款,建議由明武宗從弟、興獻王之長子朱厚熜(即明世宗)繼承帝位,得到閣臣梁儲、蔣冕、毛紀的支持。
應當說這個建議是合情合理的,明代非常重視儒家禮法制度,朱厚熜是武宗祖父憲宗支系堂兄弟里血緣關系最近且又年長者,由其繼承皇位最為合適。商議妥當后,楊廷和等人在令司禮監太監回奏太后的同時,又恭候于左順門下,直到太監以遺詔、太后懿旨名義宣布,“天下事大定矣”。
楊廷和當之無愧是國之重臣,歷仕憲宗、孝宗、武宗、世宗四朝,并兩度擔任首輔。楊廷和為人性格安靜慎重、頗有風度,為文明白暢達、法度嚴謹,十九歲就登進士第。楊廷和少年成名,他的兒子楊慎更被認為是明代三才子之首。幾乎盡人皆知的《三國演義》開篇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就是楊慎的手筆。王夫之評價楊慎的詩,“三百年來最上乘”。
安定政局
繼任新君的人選雖定,但掌權的江彬集團仍未剪除,朝局仍不穩定。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楊廷和以其高超的謀略和出色的膽識,經過一番周密部署,最終消滅江彬集團。
武宗死后,楊廷和先是立即解散由江彬統領的豹房官軍,不讓江彬參與守城等事宜,削其兵權。此舉引起了江彬的猜疑,他稱病不出,卻暗地里安排心腹、以觀其變,在東、西、北三禁門埋伏兵士,又讓心腹許泰去探聽楊廷和的意思。
楊廷和是何許人也,居官多年,見了多少風風雨雨,立即洞悉其陰謀,在許泰等人大罵江彬時,故意“以溫語慰之”,并專門寫信感謝江彬“大事幸賴鎮定”,以麻痹江彬。
接著,楊廷和又火速與閣臣蔣冕、毛紀等商議,利用江彬與宦官集團的矛盾,說服大宦官魏彬、溫祥等人,并請溫祥疏通張太后。而后,以坤寧宮安獸吻必須由江彬親自參與為由,將其誘捕,并迅速逮了他的同黨李琮、神周等人,為嘉靖初政掃清了道路。
革除弊政
武宗在位十六年,弊政叢生,嚴重威脅到明王朝的穩定。他去世后,楊廷和利用武宗遺詔、世宗登極詔書的名義,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楊廷和以武宗遺旨的名義,遣散豹房軍士,讓宦官張永統領、撫恤,令威武團練軍還營,諸邊鎮及保定軍各自還鎮;革除皇店、軍門辦事官校,令其各還原來的衛所;賞賜哈密、吐魯番、佛郎機貢使,讓他們回國;又遣散豹房番僧、少林寺僧、教坊樂人以及不合常例的南京馬快船等。將在京師陪伴武宗尋歡作樂的各類人等打發出京。
緊接著,在武宗的正式遺詔中,又下令停止京師一切不急需的工程,特別是武宗在京城的游樂場所,放還四方進獻的女子,南征抓捕的罪囚中除確與寧王朱宸濠謀反相關者一律查明釋放,又將宣府行宮中的金寶收歸內庫以備接濟邊儲及賞賜等用。
這些措施的實行,迅速革除武宗時代最為突出的弊政,對公認有問題的率先改革,得到朝野上下的擁護,“中外大悅”。
接著,楊廷和老成謀國,又認真研究了正德以來的“奸人弊政,將悉以登極詔書除之”,將改革理念寫入世宗的登極詔書中。該詔近8000言,涉及內容有八十余條。
因為詔書中革除弊政的措施涉及方方面面,所以詔書的頒布過程也頗有波折。
在朱厚熜登極前一天,詔書已上呈,這時文書房官跑來跟楊廷和商議,打算除去其中“不便者數事”。
楊廷和堅決抵制,并尖銳地提出:“以前遇到齟齬之處,你們動輒就說是皇帝的意思,現在看來恐怕未必如此吧。如果非要改的話,我今天拜賀新天子登極,明日就要申請退休,并且還要當面問問,新君初來,到底是誰想更改詔書。”來人啞口無言。
同時,閣臣蔣冕、毛紀也相繼陳述利害,這才確保詔書順利頒行。楊廷和、蔣冕、毛紀都是內閣重臣,三人能夠正色立于朝堂,對時局的穩定和發展確實功不可沒。
改革措施
世宗登極詔書中的改革內容大致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裁抑宦官勢力。楊廷和力糾劉瑾專權之弊,大力裁抑宦官勢力。他陸續將張永、魏彬等雖掌握權力、卻民憤不大的大宦官放置到南京。又在詔中下令,正德年間差出“取佛、買辦、織造、燒造”的宦官以及腹里、地方及各邊、各關新添的分守、守備宦官,“詔書到日即便回京”;對未撤回的擔任鎮守及副總兵的宦官,則以敕書的名義詳細規定其職權,令其不得干預地方政務。
同時,又以內府各監局“官員、內使增添太多,供用浩繁,甚非祖宗舊制”為由,令司禮監依弘治前數額清理。還嚴厲打擊私自凈身希圖收用者。嘉靖帝即位后,繼續嚴馭近侍,史書評價嘉靖時期宦官勢力被大大約制,楊廷和功不可沒。
其二,任用賢人,開通言路。正德年間,宦官、佞幸相繼專權,政治黑暗、言路堵塞。世宗登極詔中規定,將正德年間因為忠直諫諍、操守正直而被貶職、免職者以及因言事忤旨而被迫致仕、養病者,特別是正德十四年因勸諫武宗巡游跪門而被責打、降級者予以平反,死者給予諭祭、封贈,生者官復原職,甚至酌情升用。
同時,又嚴令給事中、御史等言官務必要忠于職守,凡是涉及朝廷政事得失、天下軍民利病等要事務必直言無隱,遇有貪暴奸邪的文武官員務必陳實跡加以糾劾。
其三,裁汰冗員,紓緩民力。明代自成化朝以來,不經吏部正規程序、由皇帝直接任命的傳奉官日漸增多,不但惡化了政風,而且產生冗員。正德間這種情況更加嚴重。
此外,南北兩京各衛所也有很多無籍之徒冒充軍衛,并添設了諸多旗軍校尉、勇士、力士、軍匠等,造成冗員泛濫。登極詔下令,將正德元年以來“諸色人等傳升、乞升大小官職”盡數裁革,并嚴格清理冒充軍衛人員。詔書里這一項就革除冗員十四萬八千多人,每年為國家節省糧食一百五十五萬石還多。
此外,登極詔中還規定了一些紓緩民力的措施,下令將正德十五年底之前各處實征稅糧、馬草、絲絹、布匹及皇莊莊田籽粒等盡數免除,對因饑寒困苦而被迫嘯聚為非的普通軍民準許其改過自新,并加以撫恤、免其差徭,最大限度地緩和了社會矛盾。
在武宗去世至世宗登極的三十多天里,楊廷和秉政中樞,擁立新君、革除弊政,保障了政權的順利過渡,為后續時代的開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在嘉靖初政不久,楊廷和就因大禮議之爭而被迫退休,但他的改革成效卻得到了肯定。據《明史》記載:“久之,帝問大學士李時太倉所積幾何?時對曰:可支數年。由陛下初年詔書裁革冗員所致。”
嘉靖皇帝聽后慨然:“此楊廷和功,不可沒也。”此時據楊廷和去職已經十數年,但他改革的積極影響仍舊存在,即使是嘉靖皇帝對此也不得不承認。
(本欄目總撰稿為卜憲群,本期作者為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趙樹國)
大事記
公元1517年
王陽明在贛州行十家牌法,每十家為一牌,每戶門前置一小牌,查實造冊報官備用,使保甲制度日臻成熟和完善。
公元1518年
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出生。
公元1519年
寧王叛亂。寧王朱宸濠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五世孫,正德十四年(1519)在南昌發動叛亂,最后由贛南巡撫王陽明平定。
公元1520年
明武宗自揚州經寶應至淮安清江浦,在江邊釣魚時,舟覆落水。武宗由此得病。
公元1521年
明武宗去世,楊廷和以謀國之忠,安定政局、革除弊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
公元1522年
嘉靖皇帝下詔裁革各司、府、州、縣冗員,令相關人等各回原籍,待缺取補。
公元1523年
朝廷下詔免除天下一半稅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