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伯渠是著名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和杰出的政治家,被尊稱為“延安五老”之一。他是我黨少數幾個從20世紀初就從事革命活動的老一輩革命家之一,經歷了資產階級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正是他始終保持革命到老、學習到老的精神,才使他的一生波瀾起伏,充滿了斗爭,充滿了意義。
“過人者,學力之過人耳”
林伯渠出生于一個普通的鄉村家庭,受家庭環境的熏陶,童年時的林伯渠在入學前就已能夠熟背《三字經》《百家姓》等。10歲時林伯渠被送到鄰近的家館寄讀,不到兩年就已學完了四書五經。而后他跟在父親身邊,學習父親親自選編的《勵志文選》《勵志詩選》《勵志詞選》《勵志曲選》,并受到父親的嚴加管教。16歲的林伯渠考入西路師范,學習十分用功,兩年后以第一名的優異成績爭取到了第一批官費留學的資格,第一次遠赴日本留學。從日本留學歸來的林伯渠積極投身國內的革命活動,并于1913年再次前往日本,進入東京中央大學學習。
在求學期間,林伯渠始終將讀書和學習放在首位。關于讀書,他認為:“讀書以防捻此心,猶服藥以消磨此病。病雖未除,常使藥力勝則病自衰;心雖未定,常得書味深則心自熟。”而如果想真正得到學問,要做到兩點。第一是“必具毅力”,追求學問一定要奮然前進,不能不求甚解。“過人者,學力之過人耳。成功者,毅力之結果耳。”他曾在日記中寫道:“年無分老少,事無分難易,但行之有恒,自如種樹養畜,日見其大,而不覺耳。”第二是“力去驕惰”。在他看來,驕、惰二字誤人最甚,“怠惰如繡,其衰弱身體,速于勞動”。因此他認為不論是學習、用兵與做人,驕和惰都是萬萬要避免的。
林伯渠手不釋卷,有一點空就學習,有時邊吃飯邊看書。習仲勛回憶道:“不管是在陜北窯洞里,還是在行軍途中,他總是盡可能擠出時間學習,思考和鉆研理論問題。”1955年在與臨澧縣縣委成員座談時他曾指出:“要革命就要好好學習,絕不能借口工作忙而忽視學習,不好好學習就要落后于形勢的發展。”在他已經70多歲時,他眼睛已經不太好,但仍然堅持每天六點就起床學習至少兩個小時;如果不出去檢查工作,每天甚至要學習十個小時。
“智識愈多,愈覺學問不足”
林伯渠深知“智識愈多,愈覺學問不足”,所以他廣泛閱讀各類書籍,學習研究各領域知識。在留學期間,他攻讀經濟學和法學,不僅對財政學和統計學等廣泛研究,而且對民法、刑法、國際公法和行政法等也很感興趣。林伯渠酷愛讀書,讀書的范圍也很廣泛,可謂是古今中外樣樣皆讀。在青年時期他廣泛閱讀各類進步雜志,并在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充分思考。無論是儒家、道家等經典著作,還是各類歷史名人的著作,他都進行專門的閱讀和學習。讀書是林伯渠一生的事業,時任富縣縣委書記的謝懷德回憶林伯渠在邊區政府工作期間時曾提到:每次看見他時,他手里總是拿著書,并且常常讀書到深夜。
林伯渠讀書有自己的方法。讀書時遇上好的段落或詞句,他都會摘抄下來,進行反復的學習,甚至在他的日記中能看到他摘抄的名人名言。對于經典著作,他經常將幾本書放在一起,對照著閱讀和研究。在學習日語和英語時,他常常去青年會聽日語和英語的演講和專題講話,盡量多讀日文書和英文書。為了鞏固學習成果,以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外語水平,他還從事外語的翻譯工作,如翻譯書刊和報紙上的文章,一天往往翻譯數千字。在蘇聯學習期間,他由于年紀大被分在特別班,但學習十分用功。為了能聽懂老師上課以及閱讀馬列原著,40多歲的他開始學習俄語,一直堅持到他離開學校為止,俄語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
“握籌愧乏治平策,勵志惟存馬列篇”
陳毅評價林伯渠:“革命一生無愧怍,路線正確是英雄。”林伯渠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他的革命思想也正是在讀書學習和實踐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少年時期,林伯渠由于深受康梁改良思潮的影響,把希望寄托在“君主立憲”上。他在自傳中曾寫道,正是受到梁啟超辦的《新民叢報》中維新立憲學說的影響,加上他本人從日譯的歐美書報中了解的有關民主政體的概念,使他加深了對革命思想的認識。但當他讀了鄒容所著的《革命軍》一書后,思想就與改良主義完全決裂。在求學時期受到各種新思潮的影響后,他決心立志為振興中華民族干一番事業,并開始追隨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
大革命失敗后,林伯渠不惜拋棄名譽和地位,作出了義無反顧的政治抉擇,選擇與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走在一起。他在自傳中評價自己:“回憶過去,自己慶幸著此生并未虛度,生活充滿了斗爭,也充滿了意義,瞻望將來,自己懷著從來沒有過的信心與勇氣,在布爾什維克的旗幟下前進。”他的一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最終堅定了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并在堅定這一立場觀點方法后不斷學習和鞏固。他為自己所寫的《六十自壽》中“握籌愧乏治平策,勵志惟存馬列篇”這兩句詩,深刻揭示了使他堅持走過漫長革命道路的力量。同時,他還深刻認識到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學說,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最光輝的表現”。在他60歲誕辰前夕,還曾向毛澤東請教:“像我這樣的人應當如何學習”“如何為黨多做工作”。這表明他已經牢牢地將自己的命運與黨緊密聯系在一起,時刻保持革命和學習的精神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種永遠保持學習和前進的精神,以及堅定的政治信仰,成就了他革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