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這個空間中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新發現。我們在發現里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提及自己的最新作品《玫瑰開滿了麥子店》,著名青年作家石一楓表示。
石一楓,1979年生于北京,1998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著有長篇小說《紅旗下的果兒》《戀戀北京》《心靈外史》《借命而生》等,小說集《世間已無陳金芳》《特別能戰斗》等。曾獲魯迅文學獎、馮牧文學獎、十月文學獎、百花文學獎、小說選刊中篇小說獎等。
在其新作《玫瑰開滿了麥子店》里,石一楓講述了沿著鐵路線漂流到都市的鄉下女孩王亞麗,懷抱微小而實在的期待,希望通過努力在生活中前行。在親情與愛情的雙重剝削下,她主動選擇“團契”的蹭飯生活。敏感于溫暖所以回饋以熱烈,忍辱是她清醒的生存策略,報恩是她守護自尊的底線。然而,現實卻帶給她一次又一次打擊。從最低處升起的,是被侮辱與被損害之后依然頑強生長的,善的“玫瑰”。
“這些年我們能夠發現的生活里的空間有很多,有人在文學里發現縣城,有人發現在文學里了小鎮。北京這個空間中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新發現。我們在發現里重新審視我們的生活,這個還是挺重要的。”日前,在自己的新書發布會上,石一楓說。
這是石一楓《心靈外史》之外的強大而堅韌的“不信史”:在人生最艱難的時刻拒絕成為乞討者,拒絕抱團取暖的誘惑,在強者面前保持清明的自我。
石一楓認為,他的寫作寬度在這部小說里變得寬了點。他坦言,寫作最開始的動機都是為了自我表達,作家有時候相信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有時候為了證明自己是一個與眾不同的人才寫作。而現在,他更多的是寫別人的故事,別人的故事是無窮無盡的。
著名文學評論家張慧瑜把石一楓到目前為止的創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充滿石一楓個人特色的階段,第二階段則是作者有意識地進行了調整、開始寫“他人”故事的階段。
張慧瑜認為《玫瑰開滿了麥子店》是某種意義上的老故事,因為19世紀的現實主義文學就在寫王亞麗式的進城人。“這個小說很重要的是塑造了北京的一種特殊空間——麥子店。麥子店這個空間里面有很多歷史的陳跡,石一楓持續在寫北京底層平民的故事,他的小說像鏡子一樣讓我們思考那些我們可能已經麻木的問題,這是現代文學的一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