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上篆刻著“中國大寧”的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領銜,260余件銅鏡與觀眾在國家博物館展廳打“照面”。昨日,“鏡里千秋——中國古代銅鏡文化展”開幕,該館銅鏡類藏品第一次完整、系統展出。
展覽助理趙玉亮說,目前考古發現中國古代最早的銅鏡出現于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齊家文化,延續使用至明清時期,幾乎貫穿整個中國古代歷史。此次展覽從國博數以千計館藏銅鏡及相關文物中精選出260余件(套)展品,按“鑒于止水”、“瑩質良工”等七個單元,完整地串聯起中國古代銅鏡的發展脈絡。
展廳里,大部分銅鏡以背面示人,展示出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和一段段真摯的祝福,其中被譽為明星展品的是一件西漢時期的“中國大寧”瑞獸博局紋鎏金銅鏡。這面鏡子出土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湖南長沙伍家嶺。最內是一個方框;中圈內,飄逸的羽人、神獸玄武、朱雀等在T形紋間點綴;最外圈,各種瑞獸在云端露臉,儀態萬方。最有意思的是,鏡緣鑄有52字銘文,其中“中國大寧”字樣出現在鏡緣右側。
一批歷史名人用過的鏡子也在展出之列。其中一面商代的弦紋銅鏡,是1976年在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的。婦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軍事家、政治家和第一位有據可查的女英雄;還有一面“光正”十二生肖銅鏡,是隋文帝長女李靜訓的陪葬品。
展廳結尾,為滿足觀眾“照一照”的愿望,清代銅胎畫琺瑯八吉祥掛鏡、清代玻璃桌鏡、清代紅木嵌螺鈿大鏡等集體展出。趙玉亮說,約在明末清初,玻璃鏡傳入中國。與銅鏡相比,玻璃鏡具有制作方便、鑒物清晰、體量輕便等優勢,體量較大的玻璃鏡豐富了當時的室內陳設,改變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展廳里,我們也遴選出若干銅鏡展示鏡面,以滿足觀眾對古代銅鏡鏡面的好奇與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