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持陶坯,右手拿一把精致刻刀,74歲的李人帡正在坭興陶上雕飾。不一會兒,一幅小橋流水的江南風景畫便出現在陶坯上。
“這個茶壺陶坯小,雕飾時間短,如果是大型陶坯,雕飾工作需要數小時。”李人帡說,雕刻完成后,把陶坯放進窯爐燒制8小時左右,再經冷卻,這幅山水畫就會永久保留在茶壺上。對這位國家級非遺傳承人而言,刻刀如同畫筆,無論是風景畫、人物形象還是少數民族文化符號,在他手中都揮灑自如。
廣西欽州素有“中國坭興陶之都”的美譽,欽州坭興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江蘇宜興紫砂陶、云南建水紫陶、重慶榮昌陶并稱為“中國四大名陶”。
1973年,李人帡憑借在高中時期學到的美術技能,進入欽州當時一家國營坭興陶工廠從事產品雕飾工作。“窯變是坭興陶的一大特征,我們這里的陶土富含鐵、鈣、鋅等多種元素,不同的溫度和環境下可以形成豐富的色彩。”李人帡說,他從事坭興陶創作近50年,見證了坭興陶的興衰變化。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坭興陶風光無限,許多產品出口歐洲和南美洲。然而到20世紀90年代,由于外貿環境變化,加上缺乏創新,坭興陶產業開始走向沒落。“到2000年左右,欽州的坭興陶企業僅有10多家,完全不能夠稱之為產業。”欽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坭興陶科科長賈文園說,當時坭興陶在產業化、市場化、知名度等方面比較落后。
后來我們開始對陶制品做出改變,以迎合市場需要。我們在融合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時,與現代美學相結合,現在的坭興陶具有極高的實用性和觀賞性。李人帡說,各種類似的創新使行業慢慢出現轉機。
進入21世紀,傳統手工藝生產逐步復興,欽州對坭興陶的政策扶持全面展開,從產業發展規劃、設置專項扶持資金,到參加國內外各類陶展和建設坭興陶特色小鎮等,沉寂許久的坭興陶開始走上發展快車道。
2008年,坭興陶燒制技藝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欽州市成立坭興陶研究中心,通過多種形式擴大坭興陶行業的人才隊伍。如今,北部灣大學等高校和職業學校設立了陶瓷專業,每年為坭興陶行業輸送數百名畢業生。
欽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底,工商登記注冊的坭興陶企業(工作室)約600家,年產值約15億元,坭興陶行業從業人員超1萬人,直接或間接帶動周邊農民就業約6000人。
“產學研和‘文化+旅游+產業’相結合,更能夠激發坭興陶文化的創新與活力。”李人帡說,坭興陶在創造經濟效益的同時,激發更多人參與文化傳承,在產業化發展的帶動下,千年坭興陶正在復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