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卷本、22冊、1200多萬字……《劉學鍇文集》首發式暨座談會16日在安徽師范大學舉行。
在當日舉行的首發式上,87歲的劉學鍇謙稱:“自己的書現在還僥幸地活著,我很知足。”他談人生體驗時稱,做學術研究不偷懶不拼命,量力量才而行。
劉學鍇,1933年生,早年就讀、執教于北京大學中文系,1963年調入安徽師范大學工作至今。曾獲中國教育系統“勞動模范”稱號、“曾憲梓教育基金會首屆全國高等師范院校教師獎一等獎”“安徽師范大學終身成就獎”等榮譽。
《劉學鍇文集》系統整理、全面展示了被譽為“唐詩知音”的劉學鍇在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特別是唐詩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
劉學鍇曾任中國李商隱研究會會長,他用時三十年,系統研究文學史上頗多疑問和爭議的晚唐詩人李商隱,解開了許多長期糾纏研究者的謎團,得出大量有突破性的或有創新性的結論,完成了以《李商隱詩歌集解》《李商隱文編年校注》《李商隱傳論》為代表的系列論著。
2005年退休后,劉學鍇又用了十年左右時間完成《溫庭筠全集校注》《溫庭筠傳論》《溫庭筠詩詞選》三部大著。
“劉學鍇先生是李商隱研究最有權威性的學者,對溫庭筠的研究具有開山之功,同樣是系統而又深入。”中央文史館館長、北京大學袁行霈說,“不論誰再研究李商隱和溫庭筠,都繞不開這些高水平的成果。”
75歲時,“不能忍受閑暇無事的狀態”的劉學鍇開始撰寫《唐詩選注評鑒》,歷時四載,300萬字,一筆一畫在稿紙上寫成。此后每次重印,他都會對已發現的疏失進行修改。2019年的新版也不例外,86歲的他又新增修訂400余處。
劉學鍇在首發式上還分享了他的人生體驗:做學術研究既不偷懶也不拼命,遠超自己學養的課題,不要勉強自己去做。既要量力量才而行,又不要眼高手低。此外,做好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做研究時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堅持到底,工作之余照樣燒飯菜、聽越劇、讀小說、看諜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