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出版基金項目《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近日由中華書局出版。該書收入旅順博物館收藏新疆出土文獻的漢文部分,共計26000多殘片,被稱為敦煌吐魯番文獻“最后的寶藏”。
旅順博物館收藏的新疆出土文獻是20世紀初西方攫掠的西域出土品中唯一回流本土的一宗,具有特殊歷史意義。這批文獻資料經過跨越一個世紀的整理研究,直到此次才得以全面整理公布。
中華書局與旅順博物館、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20日在京聯合舉辦的《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出版座談會上,北京大學教授榮新江介紹,這次所整理的漢文文獻,有公元3世紀到13世紀間所寫的各種佛教典籍、儒家經典、道教文獻及經史子集等,還有反映中原王朝在吐魯番地區進行統治的各種官私文書。這批文獻殘卷,有著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同時也在印證古代絲綢之路、闡明中華文化在新疆地區的傳播等許多方面,具有現實意義。
該書采用“圖版+解題”方式,一方面最大限度呈現了文書原始面貌,使文物“活起來”;另一方面對每件殘片都進行了定名和解題,讀者可以進一步通過這些“碎紙片”了解古代吐魯番地區的歷史文化。
專家表示,整理研究是對國寶最好的保護,希望能有更多文物、文獻公布出來,促進學術研究發展,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