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窩里的貓妖”,本名張率,是一名職業的鳥類救助師,有著多年的鳥類救助經驗,迄今為止已救助過數萬只鳥類。從愛鳥的懵懂少年,成長為專職的鳥類救助人員,一路走來,她將自己多年和各種鳥類打交道的經歷,濃縮成了這本由商務印書館日前推出的《那些我生命中的飛羽》。
常有網友看到掉在地上的小鳥,就拍照發給她,詢問怎么辦。“這只鳥是什么?”“應該怎么喂養?”“受傷了怎么治?”……這些問題,早已成為她每天打開微博后被艾特最多的提問。因此,她寫這本書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要普及一些鳥類的科學救助方法,書中收錄的鳥類基本上覆蓋了我們身邊常見種類。此外,張率也想借這本書將“尊重自然、愛護自然”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明白生態保護的重要性,并為此做出積極的改變。
從小,張率就是個愛鳥的懵懂少年,曾經的黑歷史是因為鄰家男孩掏了一窩小燕子又在她面前弄死,從而見他一次打他一次,直到最后鄰居不得不搬家。“當我發現,城市里的燕子越來越少,只有到野外的江面湖面才能看到它們時,免不了黯然神傷。我開始想為它們做點什么,決不再僅僅是報仇雪恨之類。我開始經常往松花江邊跑,或是央求我爸騎摩托帶我去更遠一點的查干湖,在那里我們可以看一整天鳥,雖然絕大多數都不認識或者認錯了,但是看它們飛著游著的樣子,便覺得滿足。”
書中也記錄了她不少囧事,例如觀鳥時偽裝太好,被大雁賦予了“滿身翔瑞”,“那些雁顯然真的把我當成了一個長滿了草的土包,站在我身上打理起羽毛來。要說這也是極難遇到的愜意場面,然而我心里慢慢地就有了不好的預感——雁是喜歡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平臺上排便的。”
張率特意提到,接下來馬上就要進入鳥類繁殖季節了,大家雖然生活在城市里,也是有機會撿到一些從巢中跌落的小鳥,“這個時候我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將它們帶回家去,最好是聯系專業的野生動物救助機構,如果是鳥類已經羽翼頗豐,這個時候盡量把它們放到巢中或者比較高的喬木或者灌木上就可以。”
她回憶,自己曾經從一位小學生手中接到過一只從巢中跌落的小麻雀,這個小學生和他的家長已經養過幾天,但由于他們不懂科學的救助方法,結果好心辦了壞事,導致了這只小麻雀出現了營養不良的情況,體型比正常發育的個體要小很多,各個部位的發育都很緩。她一度以為自己也有可能救不活這只小麻雀,因為要給它嬌小的身體每天注射很多藥物來拯救它的生命,但讓張率沒有想到的是,它竟然堅持了下來,“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我看著它從奄奄一息到逐漸能站住,再到能蹦蹦跳跳,最后到回歸自然,它頑強的生命力感染了我,也讓我學到了很多,讓自己變得更加堅強。”
作為張率的好友,著名編劇史航表示,他更喜歡的是張率在這本書中傳達的一個理念,說到愛鳥,其實不同人對愛鳥的認識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可能覺得把鳥養在籠子里給鳥提供好吃好喝的算愛鳥,但在張率眼中,讓鳥成功飛上藍天才是真得愛鳥。就像白居易的一句詩:“一種愛魚心各異,我來施食爾垂鉤。”雖然,兩種人都說自己愛魚,但卻完全不同。張率在這本書中記錄到喂鳥的時候,都會盡量回避鳥對人類產生影響,就像是當人和動物建立起某種聯系的時候,他們還要盡可能地擦掉這種聯系,這是一種非常偉大的愛。
“自由是野生動物的幸福,守望它們的自由是我的幸福”,這是張率的個人微博簽名,她希望將這一理念獲得更多認同:對鳥類的愛不是占有,不是將它們鎖在籠中恰恰啼,而是讓它們回歸藍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