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水,一場會;會一散,扔一半。”以前在一些會議或活動場所看到的瓶裝水浪費現象,目前在北京正逐漸減少。據媒體報道,北京市啟動“倡導光瓶行動,杜絕用水浪費”專項行動一個月來,“光瓶行動”在黨政機關、事業單位、會議會展等瓶裝飲用水使用重點場所全面開展,并形成了“大變小”、鼓勵自帶杯、推廣“記號貼”等新經驗。
水是生命之源。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每一處礦泉水水源地,都是由地質工作者勘查、相關部門審批后才確定的,每一瓶礦泉水背后都是一個天然生態基地,生產一瓶純凈水需要消耗更多的原水,因此浪費的每一滴水都是對水中蘊含的生態文明價值的拋棄。
“十四五”規劃明確提出,要實施國家節水行動。節約每一滴水,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濃厚氛圍。應該說,我國餐飲浪費曾相當嚴重,經過“光盤行動”,節約糧食觀念深入人心,而面對緊張的水資源,在全社會深入開展“光瓶行動”也是理所必然。
毫無疑問,北京一個月以來的“光瓶行動”取得了鮮明的效果,不僅切實節約了瓶裝水,探索出了新的經驗,而且也在行動過程中讓節約水資源這一理念根植在更多人的心中。要讓“光瓶行動”成為社會風尚,成為一種全民自覺,任重而道遠,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需要全社會的多方協同發力,需要全社會更多行業、更多民眾的積極參與。
從瓶裝水的使用數量上,很明顯黨政機關占據不小比例。我們常說“民以吏為師”,各級黨政機關需在“光瓶行動”上發揮榜樣帶頭作用。在統籌安排會議之際,黨政機關一定要秉持節約理念,提倡參會領導干部自帶水杯,盡量將瓶裝水的使用數量控制在一個較低水平。同時,會議組織者也要有所擔當,在瓶裝水上張貼飲用者姓名標簽,方便使用者帶走。
從社會管理方面看,在瓶裝水使用較為集中的酒店等場所,相關部門應該明確其責任權限,尤其要在醒目的位置粘貼“光瓶行動”溫馨提示,以便提醒消費者“光瓶”或像打包飯菜一樣帶走未飲用完的瓶裝水。
2014年,“瓶裝飲用水消費者識別要求”就寫進了國家標準:“鼓勵通過打碼、印制、連接、粘貼、噴涂或其他方式,在容量小于600毫升的瓶裝飲用水包裝上設置使消費者能夠辨認自己飲用產品的數字、文字、圖形、符號或用于標記的涂層、區域等。”因此,對于生產者而言,瓶裝水企業要擔負一定的社會責任,在生產瓶裝水的時候在包裝上打印這樣的標識。
監督是有效的管理。在推行 “光瓶行動”中,應該加大監督力度,對于瓶裝水浪費較為嚴重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要適時進行問責提醒,或者在媒體上進行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