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考古發掘中,上海大學聯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擔著“聚寶盆”三號坑的發掘任務。127根盤根錯節的象牙如何從三號坑提取出土?從2-3天提取一根象牙,到平均1天兩根象牙,提速背后有何“秘密武器”?
象牙提取方法對路效率提高
仲春,和成都平原其他地方一樣,三星堆遺址區被濃郁的春綠覆蓋著,人員的出行和流動井然有序。一個本應讓人心曠神怡的季節,卻因面臨祭祀坑文物的提取而讓考古者不得不“心事重重”。
和考古發掘的規劃先行一樣,本次工作的主持單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去年全面啟動本輪工作之前,就組織了國內十數家單位就可能出土的文物類別,按材質、種類分別擬定了技術方案,使本輪研究型考古、保護型考古的理念有了科學方法的支撐和技術手段的保障?,F場的一切,都在按整體規劃準備和推進。
如果說,祭祀坑填土的全部采集,是為了保存、提取更多的歷史信息,那么,坑內的每一件文物所保留的歷史信息無疑更豐富、更讓人矚目。然而,基于已出土文物埋藏情況的復雜性,如何最大化、最優化地保護、提取每一件珍貴文物?這一“觸及靈魂”的難題,讓現場的文保人員不得不采取十分審慎的態度。
三號坑、四號坑的發掘,首先面對的就是象牙的提取。作為有機質文物的象牙,提取難度遠高于直播時成功提取的青銅器:象牙與坑內其他器物的交錯疊壓、象牙整體質地的脆弱性和強度的不一致性、象牙局部可能存在的被疊壓后的結構變化、象牙內部可能存在的無法預測的酥松情況……凡此種種觀察和研判所獲,都讓大家變得格外小心翼翼。
但象牙的提取是現場必須實施的。其中的兩步非常必要:一是對與象牙有疊壓關系的其他器物的完全清理,確保在象牙提取時,不會對關聯器物帶來不可逆的損傷。這一點,可通過仔細的、較長時間的清理做到;二是象牙提取前的臨時加固,這種加固材料應是臨時、無損、無污染和可逆的,應無礙于進入實驗后對象牙的分析檢測、色澤保持和結構穩固等保護修復工作。
在以往對古蜀文明遺址出土的象牙進行保護時,曾嘗試過使用粘合膠穩定結構和硅膠整體封護等辦法,效果都不盡如人意。象牙如較長時間脫離原埋藏環境暴露在外,存在著不利于今后長期保存的風險,促使現場要盡快做出判斷并行動起來。
上海大學文??蒲袌F隊提出了工作方案:以薄荷醇為主體的可揮發臨時固型材料和微環境控制材料在考古發掘現場的應用,其有效性以及對文物、操作人員和環境的安全性、可去除性等,都已得到大量實例驗證。薄荷醇等應急性保護材料對青銅、玉器、硅酸鹽質、有機質等材質文物的安全性可靠,且不會引起文物外觀、結構、組成等可辨識的變化。
經現場研究交流和按工作流程會商確認后,即正式開始了象牙的提取。到4月底,第一層象牙提取完成,對其周邊的填土清理后,再對全坑掃描,繼續實施象牙提取。工作節奏也由最初的2-3天提取一根象牙,到平均1天兩根象牙的提取速度,明顯覺得方法對路了,效率起來了。為原計劃中的第二場直播也在抓緊準備中。
象牙在南北地域功用不同
利用4月中旬出差之機,在王先福副館長的周到安排下,我仔細參觀了湖北省博物館的“華章重現:曾世家文物特展”。
該展集結了近年來引起學界廣泛關注的葉家山、郭家廟、文峰塔等重大發現在內的曾國考古成果,尤其是從日本追索回國的曾伯克父組器和來自十余家兄弟博物館借展重器的參展,令特展大為增色。同時,作為湖北疫后重振的首個大型文物展覽,又具有特別的意義。
引起我注意的,是葉家山111號墓出土的象牙。發現于2013年該墓葬所出土的象牙,是西周時期墓葬中首次出土的完整象牙。展覽介紹,象牙在商周時期被高級貴族用于制作奢侈品和祭祀,并指出,在相當于商代晚期的四川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中曾出土大量的完整象牙,中原地區考古發現的多為牙雕制品。對此考古現象之描述,我深以為然。
象牙在南北地域的功用之別,分析背后的原因,也許和當時、當地大象數量多寡、禮制有異、禮器組合不同有密切關聯。但分別位于長江上游的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和長江中游的葉家山曾國墓地都出土了完整象牙,說明商周時期的長江流域,至少是中上游流域,用完整象牙祭祀或隨葬已是一種文化共性,這種共性應來自更早的龍山時代石家河文化和寶墩文化經由長江這一天然通道的交流和互鑒。
在穿行發掘艙時,我在展板上看到八號坑物探成像圖屬于強烈色塊的一類,讓人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