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靸”,南京方言中讀作sa。南京方言中“靸”的意思就是“拖”。“靸鞋”,“靸板兒”是南京方言中,使用頻率極高的詞,是昔日家家戶戶都有的老物件?,F代漢語稱作“拖鞋”。
“靸”在《紅樓夢》中反復出現
“靸”在曹雪芹的《紅樓夢》中反復出現。漢字表字不表音。但均讀作sa。舉幾例為證:
第十四回:“又有十二眾青年尼僧,搭繡衣,靸紅鞋。”
第二十回:“次早,天方明時,便披衣靸鞋往黛玉房中來了。”
第二十五回:“寶玉便靸拉著鞋,走出房門,只裝著看花,東瞧西望。”
第二十六回:“寶玉穿著家常衣服,靸著鞋,倚在床上,拿著本書;看見他進來,將書擲下,早帶笑立起身來。”
第五十三回:“賈珍看著收拾完備供器,靸著鞋,披著一件猞猁猻大皮襖,命人在廳柱下石階上太陽中,鋪了一個大狼皮褥子負暄,閑看各子弟們來領取年物。”
第五十八回:“寶玉聽說,只得拄了一支杖,靸著鞋,走出院來。”
“靸”不僅是南京,也是重慶、合肥、陜西關中地區方言。“靸鞋”即無跟之鞋,也叫拖鞋。老南京曾有“靸板兒”一詞(兒化音),指的是木制的靸鞋,鞋底是用木板制作,鞋面用一塊寸寬的厚帆布或者牛皮釘在鞋底板的兩側,簡稱“靸板兒”。
從《紅樓夢》中靸字的反復出現看,“靸板兒”當是曹雪芹童年時代揮之不去的記憶。不過,出生在“鐘鳴鼎食之家,詩書簪纓之族”的曹雪芹,很有可能穿的是純牛皮或者錦緞制作的靸板兒,一種牛筋做鞋底,再用牛皮或者錦緞制作鞋幫子的,那種高檔的穿著舒適松軟的牛皮“靸板兒”。
1715年,曹雪芹出生在江寧府城(今南京老城區)利濟巷。利濟巷周邊的科巷、東白菜園、西白菜園、長白街、二條巷、三條巷、四條巷在清代中晚期,均是青石或者鵝卵石鋪就的小巷。在此度過童年、少年時代的他,當有過靸著靸板走在小巷里的記憶,不然,曹雪芹不會有如此生動的記敘。
南京老城南有個木屐巷
說起南京方言靸、靸板兒,離不開木屐和南京木屐巷。木屐不是靸板兒,但兩者相近、相關。
木屐是什么時候、由什么人發明的呢?據南朝宋劉敬叔《異苑》記載:公元前600多年,晉文公被其父驅逐出宮流亡期間,忠臣介子推曾割下自己腿肉供晉文公充饑。后晉文公在秦穆公重兵護持下回到晉國登上王位,在封賞隨他奔波流離的侍臣時,卻將介子推遺忘了,等他想起時,介子推早已帶著母親隱匿山中。晉文公親帶人馬前往求訪,不料介子推避而不見,晉文公令人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不料介子推和老母親緊抱著一棵柳樹被燒死。文公見狀悲痛不已,揮淚砍下尚未燒盡的樹木,令人制成木屐穿在腳下。每當憶及介子推割股之功,便撫屐哀嗟:“悲乎,足下!”后人將同輩敬稱為“足下”,即起源于此。這是古典文獻中最早的對木屐的記載。
南京朝天宮東邊有個倉巷,走進倉巷的第一個巷口是朱狀元巷,第二個路口有一條看起來不起眼的小巷叫木屐巷。顧名思義,它是以制售木屐為主的街巷。這個地名起源于650年前的明初,當時城內街巷規劃為不同的手工業作坊區,木屐巷兩側自然是以木屐作坊為主。木屐巷東與倉巷相連,西接莫愁路,長約百余米。巷內絕大多數人家均是制作木屐的作坊或者與此有關的行當。木屐巷7號是一處三開五進的清代建筑。原房主是一位王姓的大木材商人,有四個兒子,每人分得一進院落,其三子王瑞恒是筆者的三姨夫,據他回憶,他祖上在南京上新河一帶開有木材商號,生意規模很大。制作木屐的均是木材的下腳料。(現木屐巷7號遺址尚存)
木屐不是靸鞋,但靸、靸板兒這兩個詞的產生應該和此有關。木屐是古人穿的一種木底鞋。古人稱鞋為“履”,“屐”是一種有齒之“履”,無齒木屐史籍多稱“屧”?!都本推奉亷煿抛⒃疲?ldquo;屐者,以木為之,而施兩齒,所以踐泥。”劉熙《釋名·釋衣服》云:“屐,搘也,為兩足搘以踐泥也。”現在馬路上很少能看到有人會穿木屐了,但在制鞋業不發達的古代,木制鞋具有涼爽、耐濕、防滑、耐磨、增高、制作方便、行步有聲等諸多特點,曾被社會各階層廣泛使用,在中國服飾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2009年至2010年,南京市博物館在對老城南顏料坊地塊的搶救性考古發掘過程中,出土了12件東晉和南朝時期的木屐,大小結構多有不同,學術界轟動一時,目前陳列在六朝博物館。
從屐的質材來看,也是多種多樣。當時有以桑木制成的桑屐?!赌淆R書·祥瑞志》:“(世祖)在襄陽,夢著桑屐行,度太極殿階。”有以枹木制成的枹木屐。如晉稽含《南方草木狀》:“枹木生于水松之旁,若寄生然,極柔弱,不勝刀鋸。乘濕時刳面為履,易如削瓜……夏月納之可御蒸濕之氣。”還有以沙棠木制成的“棠木屐”。在《紅樓夢》第十回中,寶玉說過“我這一套是全的,一雙棠木屐,才穿了來,脫在廊檐下了”的話?!都t樓夢》第四十五回:黛玉道:“跌了燈值錢呢,是跌了人值錢?你又穿不慣木屐子。”可見賈寶玉是穿木屐的,不過清朝鞋子的種類豐富,木屐自然是穿不慣了。南京顏料坊出土的12件木屐鑒定出桑木、櫧木和櫸木三類樹材,符合致密堅韌,易加工、耐磨損等特殊要求。
以上各例中出現的“靸著鞋”的鞋是木屐,還是南京民間的靸板兒?無從考證。但靸與木屐有關這是確定的。木屐巷與曹雪芹度過童年少年時代的利濟巷相距不過四五里路程,曹雪芹對木屐巷應該是不陌生的。
從南京顏料坊出土的12件東晉和南朝時期的木屐看,木屐是一種無跟鞋,相似現在的拖鞋。從漢字表意的功能分析,穿這種木屐準確地說就是南京方言說的“靸”。“無跟為靸。”因此,說木屐起源或者盛行于南京是能夠成立的(以2010年,南京市博物館在對老城南顏料坊地塊的搶救性考古發掘過程中,出土的12件東晉和南朝時期的木屐為證)。那么與此相關的“靸”當源自南京無疑!史載、傳說、物證,三者齊全!也因此,靸,從在《紅樓夢》中出現的次數看,它在曹雪芹的心目中是鮮活的!曹雪芹對這個南京方言也是應用自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