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正在熱播,該劇以劉娥和宋真宗趙恒的愛情故事為主線,以“咸平之治”與“仁宗盛治”為歷史背景,劇中精致清麗又獨具宋朝雅韻的“服化道”讓觀眾直呼“每一幀都美得像古畫”。電視劇以史料和傳奇為素材,進行藝術加工,盡管在宋代服飾復原上下了一些功夫,依然不免有疏漏或不嚴謹的地方。為此記者采訪了服飾史學家、江蘇理工學院人文學院客座教授黃強,請他對劇中服飾釋疑解惑。
“明冠宋戴”,劉娥的鳳冠是“嫁接”的
《大宋宮詞》中,劉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劇中的皇后造型頭戴鳳冠,身穿深青色、五彩雀紋袆衣,掛白玉雙佩及玉綬環等飾物,肅然端坐于椅上。她的袆衣以南薰殿舊藏宋仁宗慈圣光獻皇后像為藍本。反映宋代宮闈歷史的影視劇《清平樂》中皇后的服飾也是根據此圖制作的。
北宋后妃在受冊、朝謁景靈宮燈隆重場合,都戴鳳冠。宋代后妃首服有九龍四鳳冠、龍鳳珠翠冠、九翚四鳳冠、花釵冠等。北宋鳳冠形制,《宋史·輿服志三》記載:“花九株,小花同,并兩博鬢,冠飾以九翚、四鳳。”但是《大宋宮詞》依據宋仁宗皇后像打造的服飾與冠式,服飾相似,鳳冠則進行了創造,并沒有按照南薰殿舊藏宋代皇后像來仿制,而是對照宋神宗皇后花釵冠、明神宗朱翊鈞定陵出土的孝端皇后鳳冠進行了仿制。黃強介紹,定陵出土了孝端皇后鳳冠多頂,有三龍兩鳳冠、六龍三鳳冠、九龍九鳳冠、十二龍九鳳冠。其中六龍三鳳冠上六條龍由金絲編織而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三只用翠鳥羽毛粘貼的鳳居下,仿佛要破空而起。龍、鳳口銜珠寶,在由珍珠寶石綴編的牡丹花、如意云、花樹之間穿行。鳳冠后的六扇博鬢左右分開,珠光寶氣,極其奢華,其上共裝飾紅、藍寶石128塊,各種珍珠多達5400余顆。
“出現這樣的‘嫁接’,大概是宋仁宗皇后鳳冠只是繪畫平面圖像,鳳冠的細部展示不充分,而明神宗皇后鳳冠是出土文物,有實物參考,制作起來比較方便。”黃強說,從鳳冠道具的復原角度看,明代的這頂鳳冠確實精美絕倫,但是從影視劇的歷史展現方面說,不免有些張冠李戴。
有混淆,朝服公服應搭配不同帽子
《大宋宮詞》 中有很多朝堂上的鏡頭,宋代官員們的服飾有朝服、公服之分,根據穿著搭配不同的帽子,而在劇中卻有所混淆。
黃強介紹,宋代官員朝會時穿朝服,上身穿朱衣,下身系朱裳。方心曲領,方二寸許,施于頸領部位,用于防止衣領的突起,起到壓貼的作用。官職大小,以掛玉劍、玉佩、錦綬來區別,六品以下沒有中單、配劍及錦綬。而穿朝服戴的冠(帽子)則有三種:進賢冠、貂蟬冠、獬豸冠。進賢冠用漆布制成,冠上有用銀地涂金的冠梁,宋初分五梁、三梁、二梁。元豐、政和年之后,分為七梁、六梁、五梁、四梁、三梁、二梁等七等梁冠,其中七梁冠分為兩等,加貂蟬籠巾為一等,不加籠巾為二等。一等七梁冠為親王、使相、三師、三公所用;二等七梁冠為樞密使、太子太保所用;六梁冠為左右仆射、龍圖閣直學士等用;五梁冠為左右散騎常侍、殿中將作監所用等。
宋代官員公服又稱省服、常服,處理日常事務的制服,以服色來區別官職高低,三品以上服紫色,五品以上服朱色,七品以上服綠色,九品以上服青色。元豐間服色略有更改,四品以上紫色,六品以上緋色,九品以上綠色?!端问?middot;輿服志》中記載:“元豐元年,去青不用,階官至四品服紫,至六品服緋,皆象笏,佩魚,九品以上則服綠,笏以木。”形制是曲領(圓領)、大袖,下裾加一橫襕。腰間束以革帶,頭上戴幞頭。
“《大宋宮詞》反映的是北宋初期,宋太宗趙光義到宋真宗趙恒年間的故事,直腳幞頭在朝會時使用并不普遍,按朝會制度,應該穿朝服,戴進賢冠。幞頭的使用與公服配套,在日常工作中使用?!洞笏螌m詞》混淆了朝服進賢冠、公服幞頭的使用。”黃強說。
《大宋宮詞》中宋太宗有戴冕冠的鏡頭,垂旒是綠色玉珠。黃強告訴記者,如果按照真實歷史,垂旒應該用五彩玉。
仿《韓熙載夜宴圖》,服飾略有不妥
劇中,秦王為避嫌,效仿古人韓熙載在家大擺筵席,夜夜笙歌。這里的劇情場景與人物服飾,均仿制了五代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就劇情而言,無可厚非,但是服飾的移植略有瑕疵。”黃強說。
《韓熙載夜宴圖》的作者是南唐畫師顧閎中,受后主李煜派遣,潛入南唐大臣韓熙載家中監視。韓熙載以行為放蕩,沉浸聲色犬馬,打消后主的猜忌。韓熙載戴著高高的頭巾,稱為韓君輕格。明人沈德符《萬歷野獲編》卷二十六《玩具·物帶人號》載:“古來用物,至今猶系其人者,如韓熙載作輕紗帽,號韓君輕格,羅隱減樣方平帽,今皆不傳。其流傳后世者,無如蘇子瞻、秦會之兩人為著。”
“南唐政權被宋太宗趙光義消滅后,南唐后主李煜投降。軟禁幾年后,被宋太宗猜疑有不滿之心,賜酒毒死?!洞笏螌m詞》里的家宴,竟然堂而皇之效仿國破家亡的敵國故大臣韓熙載家宴風格,顯然不合時宜了。此時的秦王也覬覦皇位,瓜田李下,豈不是自挖陷阱?南唐滅亡之后,南唐服飾也不能再現大宋王府,韓熙載的韓君輕格帽只能在南唐出現,在舊畫中保留,不能也沒有可能在北宋大地上重現。民間可以用舊朝服飾,大宋王府、宗室王爺不能用。”黃強表示,歷史影視劇的服飾“硬傷”,有的屬于史料記載不詳實,沒有對應的圖像參考;有的屬于考證不嚴密,設計想當然;還有的出于視覺、審美的需要,有意為之。“服飾糾錯也不是為了找影視劇的麻煩,而是指出問題所在,希望下一部拍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