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將皇帝稱為“萬歲”者,早已成了歷代帝王的代名詞。其實,呼者清楚,被呼者也明白,這只是一個敬稱。它不會因為眾人叫聲“萬歲”,皇帝就真的會長生不老。不過,這眾多帝王中,敢于較真的皇帝只有一人,他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明初記錄帝王生活起居的《太祖實錄》中,明確記載了這件事。
“活到百歲的有幾人,談何萬歲?”
朱元璋占領元集慶路改稱應天府(今南京)之后,他并沒有急于稱帝。而是努力鞏固自己的地盤,他接受了高人的指點實行“高筑墻,緩稱王”的策略。一年后,朱元璋的這一計策果然大獲成功。一年半以后,應天府城城墻工程已經進入了二期工程。
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稱帝,年號洪武。洪武三年的新年很快就要來臨。按照舊例,每年的年三十,皇帝都要在奉天殿大宴群臣。
這年的“團拜會”如期舉行。這一天,內臣陳酒宴于奉天殿、列甲士于午門外的東西大道上。各色彩旗在奉天門外迎風招展。宣國公李善長在奉天殿布置朝賀禮儀旗幟等。
在“團拜會”開始前,朱元璋步入會場。只見鳳儀仗內的大旗上寫著“天下太平!皇帝萬歲!”當朱元璋走進宴會現場,奉天殿內的文武大臣同時跪地,口中高呼“吾皇萬歲萬萬歲”!
出人意料的是,這番看似正常不過的迎接皇帝的儀式卻引來皇帝的反感。他對李善長說:“這萬歲之語太夸張了!自古以來你看見有幾人活到萬歲的,就連活到百歲的也沒幾人。談何萬歲?”
至于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質疑“萬歲”一詞的詞義,這與他貧苦農民家庭的出身是分不開的。
皇帝祈盼天下有道海內和平
朱元璋既然發現了宮中賀詞的問題,接著又生出了修改賀詞的想法。他說:我看“太平萬歲”之類的叫法,不如“天佑幫家,海宇康寧”來得實惠些,讀起來既順口又合情理。
朱元璋說:“朕以為,群臣禮山呼萬歲只是虛詞,今后如遇朝賀之禮,應有人領呼,如‘愿君有道,天下和平!你們以為如何?’”
宣國公李善長卻說:皇上,傳統賀詞有三呼,您說的只有二呼,微臣認為如此大禮,應按古制三呼之禮,至于贊呼之詞,應表現群臣祝愿天下太平和皇上圣安的誠意。如天輔有德,海宇咸寧。圣躬萬福!
皇帝同意了李善長的建議,接下來的新年“團拜會”新年賀歲儀式上,群臣當場演練新的贊呼之詞。
只聽贊禮官一聲高呼:“贊呼!”
群臣皆呼:“天道輔德!”
贊禮官再聲高呼:“再贊呼!”
群臣皆呼:“海宇咸寧!”
贊禮官再高呼:“三贊呼!”
群臣皆呼:“圣躬萬福!”
如此一來。這新的贊呼之詞也頗有氣勢。自此以后,大明一代皇宮不呼皇帝為萬歲已成定制。
皇帝告諭禮部,重新制定皇宮贊呼用詞,從洪武三年正月起,全國不再稱呼皇帝為“萬歲”。明太祖朱元璋也開了中國自古以來不稱皇帝為萬歲之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