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民間有句俗語叫“捧著金碗討飯”。是說某人擺著現成的有利條件或良好的物質基礎,不去利用,無所作為地安于現狀,或依賴別人的援助照顧,不求進取,一事無成。該俗語常用于形容某人的思想保守,觀念陳舊,或想問題、辦事情墨守成規。如在實際生活中,人們遇到身邊有類似情況時,往往會提醒規勸別人:“不要捧著金碗去討飯呦!”
巧遇朱元璋
其實,“捧著金碗討飯”這句俗語并非戲言,就其由來,在古代南京城曾傳有其人其事。雖民間對該流傳中所指的人物各異,但流傳較多的卻是明代“怪丐”、當時盛極一時的丐幫幫主王七,王七的人生經歷也堪稱傳奇。
相傳,王七早年曾與朱元璋有過舊交。他和朱元璋一樣都是安徽鳳陽人,且都在當地皇覺寺當過幾年和尚。只不過兩人在那時尚無交集,因為朱元璋進入皇覺寺時,王七已經出門遠游,吃起“百家飯”了。
一次,朱元璋戰敗逃到了一座破廟中,而正巧被一路要飯躲災的王七遇見。王七這人生性善良,見朱元璋身負重傷,疲困交加、饑腸轆轆,便把自己乞討來的吃食贈予朱元璋,還細心照顧起朱元璋的身體。王七靠每天乞討來的食物,供朱元璋養傷,朱元璋得以死里逃生。一來二去兩人開始攀談起身世,越發備感親切。
朱元璋那時是濠州起義軍首領郭子興麾下的一員猛將,想勸說王七一起和他打天下??赏跗咴缫芽雌萍t塵,只想云游四方。待朱元璋養好傷后,兩人就此分道揚鑣,臨行前,王七還把自己身上的碎銀兩贈予了朱元璋。
獻上“錦囊妙計”
后來朱元璋一路披荊斬棘,建立了大明王朝,當上了開國皇帝。而每每想到王七義舉,感慨萬千。于是便命人繪制王七的畫像,分發給眾大臣,并宣稱,若是找到此人,將重重有賞。
當時的王七在哪里呢?其實,他就暫住在蔡國公張德勝的宅子里。當年陳友諒親率大軍直逼應天府城(今南京老城區),朱元璋命大將張徳勝領兵抗敵。兩軍隔秦淮河對峙,由于相持日久,陳軍糧草短缺,便以江河螺螄充饑,待螺螄都吃盡了,便燒毀橋梁準備撤退。張徳勝見狀想率兵追擊,奈何橋梁被毀。此時王七毛遂自薦,獻上“錦囊妙計”。在王七的建議下,兵將們連夜用陳軍食后丟棄的螺螄殼,摻和黏土在河上搭建了一座“螺螄橋”,張徳勝親率守軍反攻,大敗陳軍于此。
此次戰役和同年進行的獅子山戰役,為后來大明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之后,張德勝曾多次想保舉王七為官,但王七不愿入仕途,仍想繼續浪跡天涯。后因王七突患足疾,難以遠行,只好暫留張府中,這一留就是數年。
逍遙樓里困賭徒
而王七留在京城(今南京老城區)并未閑著。當時朝廷下令禁賭,但屢試效果不佳,應天府的府尹(官名,專管府事,泛稱太守)竟然想出了“釣魚執法”一招。府尹在夫子廟淮清橋附近圈地數十畝,建了—座規模宏大的樓館,并在樓館大門的門額處懸掛了一個紅木金邊大匾,上書三個鎏金大字“逍遙樓”,且張貼告示,大概意思是說,但凡嗜賭者在此樓內都可隨便賭博,不受朝廷法規的約束。
此告示一出,各地的嗜賭者蜂擁而至,一時間“逍遙樓”名聲大噪。應天府尹此時便開始“收網”,命士兵把守住逍遙樓各個出口,凡進來賭徒只能在樓內繼續豪賭,一旦出樓格殺無赦,而且還斷水斷糧。后又請來王七教訓這些賭徒,王七采購了一些市面上的飲水和干糧帶到逍遙樓里高價販賣。如市面上三文錢一塊的燒餅和一文錢一根的油條,在逍遙樓內竟賣到五兩紋銀,甚至一桶井水亦可賣到十兩紋銀,且供不應求。
如此高的價格,沒過多久就把賭徒的腰包榨干了,然后這些賭徒被府尹全部發配到塞外。至此京師及外地的賭風也幾近絕跡。王七治賭大發橫財,但一向視錢財如糞土的他,終將銀兩全部拿出來資助老弱病殘和無家可歸的乞丐,傳為一段佳話。
皇帝賜予金飯碗
后來通過張德勝的引薦,王七再次見到了朱元璋。朱元璋念他當年的救命之恩、破陳友諒之策、治賭有道,便以逍遙樓為名,封王七為“逍遙王”。朱欲令王七為一方府尹,并擇一門好親事把他長留身邊。但王七生性散漫,不愿入仕,更無意娶妻成家。
對此,朱元璋也很無奈,他深知王七超然脫俗的個性,于是賜予王七一只“金飯碗”,上面赫然刻著四個大字“奉旨乞食”。傳旨曰,王七憑此金碗可以自由出入宮廷,面見君王,還可隨時到皇帝的御膳房用餐,盡享口福。與此同時,朱元璋還賜給王七一方玉印,憑此印可周游天下,在各地府庫支取銀兩,并可自由出入各級官衙。如有輕視玉印者,當以違旨論處。鑒于王七和朱元璋的特殊關系,京城內的權貴無不把王七奉若上賓,更是把能被逍遙王上門乞討,視為榮耀。
王七即便當了逍遙王,手捧金飯碗,但仍一如往昔四處乞討,每日走街串巷,吃著“百家飯”。因王七捧的那只金飯碗乃當時皇帝所賜,世人婦孺皆知,故他所到之處無人敢怠慢,所以王七的行乞生涯倒也過得逍遙自在,成了一個名符其實的“逍遙王”。
后來,由此典故簡單演繹為“捧著金碗討飯”的俗語,即在民間相沿說開,而該俗語具體指的是何人,卻鮮為人知。
戴榮森
老南京征稿稿費從優
為進一步提高稿件質量和可讀性,豐富欄目內容,金陵晚報“老南京”版現長期征集關于有南京地域特征的人物典故、社會趣事、歷史紀實、城市文化等方面的稿件。
稿件須真實,積極向上,稿件中引用的資料、史實、引語、數字,涉及的人物姓名及其職務、職稱,以及有關單位部門的名稱等均應準確無誤,切勿抄襲,文責自負。稿件請投至515014565@qq.com,本版編輯有權按照各欄目標準對稿件進行取舍、修改、編輯,一旦選用,稿費從優。來稿請附上真實姓名、通訊地址與身份證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