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一盞秦淮花
燈,是南京人過年里不可或缺的“儀式感”。歷史悠久的秦淮燈彩,又流傳著多少美麗傳說?近日,“市民學堂”2022年首場講座,特邀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燈彩國家級傳承
人顧業亮開講“秦淮燈彩
甲天下”。
1700年前的秦淮燈會“匯數萬火盞,若星河燦天衢”
秦淮燈彩的出現,最早可以追溯到六朝,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匯數萬火盞,若星河燦天衢,人潮聚涌,廣庭無隙也。”——《南史》中有關建康(今南京)上元節(元宵節)的描述,是中國最早對秦淮燈會歷史的文字記錄。1700多年前,宮廷里照明的彩燈流入民間,點亮了今南京夫子廟、老門東一帶。自此,秦淮花燈也承載起了許多歷史傳說。據說,陳后主、朱元璋都喜歡看燈、賞燈。
明代繁盛時期,秦淮燈彩品種達三四百種之多,當時生產花燈的手工藝人,主要聚居在“十里秦淮”兩岸,之后將手藝代代相傳,直到今天。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秦淮燈彩代表性傳承人顧業亮家就是其中的一支。
顧業亮說,秦淮燈彩的文化跟南京的習慣和風俗有關。“比如,兔子燈寓意揚眉吐氣;獅子燈是恭喜發財;金蟾燈叫招財進寶。”
62道工序
完成從紙到荷花燈的“蝶變”
顧業亮是土生土長的南京人,8歲開始跟隨父輩學習扎花燈。從那時起,他和燈彩藝術就結下了不解之緣。顧業亮說,傳統的扎制工藝是秦淮燈彩的“根”。
一盞傳統的荷花燈,直徑不過5厘米。但鮮為人知的是,它要經過劈篾、染紙、裁剪、扎花瓣、裱糊、做骨架、安裝等62道工序,才能完成從紙到燈的蝶變。光紙張就得用拷貝紙、本紙、蠟光紙等近十種。一般主燈的花瓣有48朵,得用糨糊一瓣一瓣往上貼;8個花頭上花瓣的皺褶,要用筷子一片一片壓出來;一盞燈上還有40多片葉子,也要一片片扎出來。
秦淮燈彩傳承千年,在秦淮河畔和老門東,現在仍有不少人家在做燈。但更重要的,是吸引更多年輕人。“每年我們都要走進高校,走進中學、小學、幼兒園,讓更多年輕人參與我們的秦淮彩燈。”顧業亮說。如今,娃娃們過年要買荷花燈、兔子燈,年輕人談戀愛會買象征愛情的并蒂蓮燈,婚后有了孩子要買麒麟送子燈……彩燈融入生活,被寄托了許多美好的愿景。“我們不只是要給他們做一盞燈,我們是希望他們以后無論到哪里,看到彩燈,就會想起秦淮的彩燈,是我家鄉的彩燈。”彩燈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顧業亮和其他傳承人積極培養年輕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走過50多個國家及地區
秦淮燈彩享譽海內外
經過藝人們不斷地摸索實踐,秦淮燈彩的藝術表現手法日漸豐富,形成了集聲、光、電、動為一體的現代藝術形式;制作工藝融手繪、剪紙、鏤空、光雕、立體造型、卡通等多種技藝于一體;材質拓展到紙、綢、絹、紗、塑料瓶、瓷器、亞克力等。
古老的秦淮燈彩不僅得以傳承發展,更在今天成為南京一張享譽海內外的城市名片。
近年來,顧業亮的燈彩作品遠銷日本、德國、意大利、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并帶領秦淮燈彩藝人到美國和法國進行展覽和燈彩扎制技藝表演。2019年,顧業亮和梵高的后裔共同設計了《梵高的畫,秦淮的燈》這件作品,69朵向日葵彩燈,用不同方式呈現了梵高一生中畫的69朵向日葵,在國外展出引發轟動。如今他已經帶著秦淮燈彩走過了50多個國家及地區,荷花燈、兔子燈、麒麟送子燈、花籃燈、招財進寶燈、蛤蟆燈……點亮了泰晤士河、梵高的故鄉、埃及的街道。每到一處,秦淮燈彩都受到當地居民熱烈歡迎與關注。
“我們每去做一個項目,都要學習怎么講好中國故事、南京故事。”這是顧業亮在國外每一次推廣秦淮彩燈文化的宗旨之一。他說,中國的傳統手工藝背后,是一種文化上的自信。秦淮燈彩要真正做到薪火傳承,就要堅守傳統技藝,把“根”扎到年輕人心中,走進千家萬戶。
老虎造型的秦淮燈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