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的韋慶蘭代表現場展示的一件壯繡手帕,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除了全國人大代表的身份外,韋慶蘭還是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的執行監事。伴隨著合作社的成立與壯大,韋慶蘭也見證著這門古老的“壯族女紅”不斷“蝶變”。越來越多連山繡娘正在通過自己的一雙巧手,繡出生活的錦繡詩篇……
繡娘“居家創業”傳承民族技藝
韋慶蘭的家鄉小三江鎮是壯族聚居地。在漫長的農耕歲月里,幾乎每一位壯族婦女都是出色的繡娘。從婦女的繡花鞋、新娘的嫁衣到孩子的背帶,無不出自壯族婦女的一雙巧手。她們根據不同的節令和時尚,將寓意不同的圖案繡制在衣飾上。
連山壯族刺繡傳統紋樣十分豐富,傳承著壯族的文化故事。太陽紋是壯族刺繡最常見的圖案,而蛙紋、魚紋在壯族文化中也有“多子多福”“生活富足”的寓意。壯族先民相信人從花變化而來,花草紋也因此成為壯族婦女喜愛的圖案。
針法堪稱壯族刺繡的“靈魂”。壯族刺繡針法主要有平繡、打籽繡、盤纏、纏邊、單股線上下針、辮繡、結繡、縐繡、貼花、抽花、堆花等十多種。它們是壯繡產品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最能考驗工藝師水平的重要標準。
隨著時代的轉變,懂得刺繡的壯族婦女越來越少,一些獨門技藝面臨著失傳之虞。但與此同時,農村婦女依然面臨著就業難的困境。對此,韋慶蘭與多位有心人迅速行動起來,身體力行弘揚和傳承民族手工藝。
懷揣著讓農村留守婦女兼顧家庭和事業、足不出戶就能實現增收的初心,2019年以來,韋慶蘭開展了多期壯瑤刺繡培訓班。她坦言,開班之初,大家積極性并不高,但隨著家庭收入的增長,繡娘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也變得高漲起來。
2020年,在韋慶蘭積極奔走之下,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成立了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并于去年1月掛牌運作。近300平方米的空間里,產品展示廳、繡娘工作室、網紅打卡室、壯錦培訓室一應俱全。合作社還成功申報為清遠市刺繡文化協會連山分會、連山壯錦人才培訓基地、連山巾幗創新創業基地。
“合作社為留守婦女創業增收提供保障,也為更多人了解連山民族織錦刺繡文化打開了一扇窗。”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羅火紅說。
網紅經濟助推“連山好貨”出圈
如今,壯族刺繡漸成當地群眾增收的新途徑,越來越多農村婦女加入合作社的隊伍。羅火紅介紹,合作社通過“老帶新,師帶徒”的方式面向農村婦女傳授技藝。
目前,合作社已舉辦培訓班近20場次,100多人接受培訓,近60雙“巧手”從事壯繡生產制作,還有3位社員獲得由清遠市刺繡協會頒發的“清繡文化”傳習導師獎。
隨著網紅經濟在連山蓬勃發展,為“連山好貨”代言在當地已不是新鮮事。韋慶蘭也鼓勵繡娘們接觸互聯網,了解年輕消費者的審美愛好,才能讓這門傳統手藝在生活里“越活越年輕”。
“匠心與創新并不矛盾,對待工藝要有工匠精神,對待市場要懂得與時俱進。”去年第二屆廣州電商直播節上,韋慶蘭還帶著嘉田錦繡專業合作社壯族繡娘“首秀”廣州塔,通過直播的方式向全網傳授壯繡技藝與壯繡文化。
清遠市刺繡文化協會主席張亞男介紹,通過獨特的“合作社+公司+培訓基地+人才”的經營模式,集壯繡設計、研發、培訓、生產、代加工、銷售、展示、體驗研學為一體的文化產業鏈初露端倪。除了傳統壯族刺繡織錦外,合作社還融合現代美學,研發了一批手提包、香囊、DIY手工藝品等“潮品”。
“我們在家就把刺繡的活干了,也不耽誤照顧老人孩子。居家創業由夢想變成了現實。”說起村里這些年來的變化,繡娘黃海媚不禁喜上眉梢。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合作社接到訂單逾千件,幫助繡娘實現增收5萬余元。方興未艾的研學體驗活動,也吸引著周邊學校師生與企業員工紛至沓來。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對外開展刺繡體驗班9場次,參與人數超200人。
壯族刺繡正在積極申報列入連山縣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張亞男介紹,合作社未來將立足品牌提質、產業增效,在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開發、活動開展、市場對接、宣傳推廣、人才培訓、品牌打造等方面發力,“讓更多姊妹也能用勤勞的雙手‘繡’出美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