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賣家“刷單”獲利600余萬元
無錫市民網購手機收不到貨,報警后牽出江蘇省首例“空包網”案件
2020年3月份,無錫市民林先生網購了一臺價值5000多元的手機,下單后左等右等卻沒有等來東西。而物流信息卻顯示“由門衛代收”,但實際上他下單地址是其公司,并沒有門衛。聯系賣家,對方遲遲不回復,林先生遂報警。江蘇省首例“空包網”案由此案發,2022年1月18日,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
警方介入后發現,相關涉案快遞單上的發件人姓名是假的,電話號碼也是空號。繼續深究下去,賣家解釋稱:林先生所購手機由代理商發貨,但當天對方在“刷單”,誤把其當作刷單用戶,雖然快遞公司網站可以查詢到物流信息,但實際上并沒有發貨。
在快遞行業,有真實單號甚至真實物流信息但沒有真實貨物流通的快遞包,被稱為“空包”。一般來說,“空包”內往往僅有一張紙或紙板,或僅僅是個空快遞袋,甚至有的連包裹都沒有,只是在網店上顯示一連串的虛擬物流信息。無錫警方偵查研判發現,身處外地的李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2020年7月,李某某主動聯系辦案民警,從廣州到無錫說明自己做“空包”生意的違法犯罪事實。據查,李某某2018年開始在網上經營“空包”網站,并且批發“空包”單號給網店賣家。網店賣家則利用這些“空包”單號進行“刷單”,然后在快遞公司網站上發布虛假物流信息,從而形成虛假銷售記錄。
李某某交代,這些“空單號”都是從知名快遞企業的業務員手里買的,每天倒手的單號數量可以達幾十萬條。為了“做大”,他還專門開了公司,做了網站,招募了人員開展“空包”單號買賣業務。據查,通過經營網絡“空包”業務,為網店賣家“刷單”服務,李某某獲利600余萬元。2022年1月18日,無錫市梁溪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此案。記者了解到,此案為江蘇省首例“空包網”案件,同時涉及多家快遞公司工作人員。
案件承辦法官、梁溪法院刑庭副庭長黎鵬介紹稱,“空包”被網店商家用來“刷單”刷好評、刷排名,是一種不正當競爭,更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此外,還衍生了其他一些犯罪行為,比如有不法分子虛假發貨,侵吞賣家的錢款;也有賭博網站與這種“空包”網站鏈接,虛假購買產品,然后進行賭博充值。她建議,快遞公司要加強員工管理,堵塞漏洞,不為犯罪行為留下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