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臨近,一些商場、超市、旅行社、電商平臺等經營者紛紛推出各種各樣的優惠活動,其中,最直觀、最普遍的活動就是降價促銷。
然而,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天發出春節消費提示,低價并不等于實惠,一些不法經營者可能借低價促銷之機,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甚至欺騙消費者,給消費者的春節生活“添堵”。
低價食品安全風險高
中消協曾于2018~2020年連續3年開展農村集貿市場調查體驗活動,發現在售的食品中混雜著一些山寨食品和三無食品,由于這些問題食品大多使用不明原料,生產過程也不規范,食品安全難以保障,但價格低廉。若消費者只關注價格,就很容易中招。
近日,有媒體通過走訪多家凍品批發市場、大型商超,并深入食品生產一線,發現個別速凍食品企業為降低成本,在銷售的豬肉水餃中添加雞肉,肉丸產品中添加雞脖泥、雞架泥等行為,且并未在包裝上注明。
專家指出,使用雞脖泥、雞架泥等骨泥代替原有肉類的行為,本質上是摻假和以次充好,會降低產品的營養品質和感官品質。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挑選年貨美食,在考慮價格的同時,更要重視安全和品質,防范山寨食品、三無食品及過期食品,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社區團購“薅羊毛”當心劣質產品
隨著眾多知名電商平臺入局社區團購業務,社區團購迅猛發展,憑借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的價格,成功吸引大批社區消費者跟團。
但社區團購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如商品質量差、虛假促銷、低價傾銷、退店保證金不退還等,其中低價低質問題最為突出。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在進行社區團購時,要認真甄別、查看商家資質,了解商家口碑及售后服務情況,盡量選擇信譽良好、服務規范、售后有保障的團購商家,謹慎選擇微商、社交平臺及個人組織的微信團購群。同時,要仔細查看供貨渠道和供貨商資質,收貨時要及時查驗產品品質,如肉禽產品是否經過檢驗檢疫,農副產品是否經過檢測,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是否有產品合格證等。
“免費”“0元購”可能是誘餌
近年來,一些價格明顯不合理的低價促銷貓膩較多,看似讓利消費者,實則“放長線釣大魚”,用“免費”“0元購”“秒殺”“充多少送多少”等作為誘餌,誘導消費者“上鉤”。
記者了解到,這些超低價產品,有的是質量特別低劣的不合格產品或是在服務質量上縮水;有的是產品免費贈送,但要使用該產品還需額外支付費用;有的是在消費者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就辦理了貸款或者分期付款;有的是誘導消費者充值大量的預付款;有的是為了獲取消費者的個人信息,然后再推送各種廣告或是出售盈利;有的是暗藏木馬程序,消費者一旦點擊鏈接或者掃碼,將面臨較大的財產安全風險等。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要警惕商家的超低價甚至免費促銷行為,仔細辨別促銷的真偽,特別要了解是否附帶其他條件等。對于涉及分期付款的,要全面了解相關規則,并衡量自身的償還能力。同時,對于“充多少送多少”“高額返現”等形式誘導充值的,建議消費者不要一次性充值較大金額。
遠離不合理低價游
近年來,不合理低價游引發的強迫購物、產品質量糾紛、侮辱消費者等問題時有發生。
據悉,不合理低價游往往打著“團購價”“零團費”“免費游”“旅游補貼”等噱頭進行包裝,實際卻暗藏著損害游客利益的“陷阱”,如在行程路線、交通工具、餐飲住宿等方面大打折扣,并在旅途中安排各種購物環節,或是在簽訂合同時將最精彩、需要付費的景點排除在低價團費之外變相加價。
中消協提示,消費者在選擇旅游產品時,不能單純以價格為導向,要多關注旅行社的口碑以及旅游產品的品質,同時考慮自身身體狀況和承受能力等因素,并與旅行社簽訂旅游合同,詳細閱讀合同條款,了解旅游行程安排及雙方的違約責任。若發現旅行社的合同存在不合理之處,一定要提前與旅行社協商解決,切不可盲目簽約。(本報北京1月20日電)